•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智能建造背景下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于恒 张明 李永清
  
百家媒体号
2023年73期
成都大学教学土木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摘要:本文针对智能建造背景下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思考。首先介绍了智能建造对土木工程行业的影响,分析了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包括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接着对传统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如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案例教学、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团队合作以及引入新技术手段等。最后总结了教学改革的结论和建议,强调了与行业的紧密联系、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持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智能建造;课程教学;改革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智能建造已经成为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1]。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建筑施工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2]、无人机测绘[3]、建筑机器人[4]、传感器技术[5]等在建筑施工中的广泛应用。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往往侧重于传统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而对智能建造技术的涉及较少。因此,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更新和改革非常有必要。概括而言,对《土木工程施工》这门土建类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适应行业发展需求。随着智能建造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未来土木工程行业将更加依赖于智能化施工技术。因此,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进行改革,培养学生掌握智能化施工技术的能力,可使他们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入更多的实际工程案例讲解,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更新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教学评价与反馈,可以有效提升《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反思

作者在高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反思,获得的关于《土木工程施工》这门课程的教学认知主要有以下两点:

(1)课程内容存在一定滞后。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上偏重于传统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而对智能建造技术的涉及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增加智能建造相关的知识点和工程案例分析等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灵活度不足。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堂教学往往采用“师教生学”的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引入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改革措施

结合教学反思,作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改革措施:

(1)更新课程内容。结合智能建造的发展趋势,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增加智能建造相关的知识点和案例分析。例如,在课程教学中引入BIM技术、无人机监测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智能建造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智能建造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通过分析一些成功的智能建造项目,让学生了解智能建造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效果。

(3)开展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如工地实践学习、模拟施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土木工程施工过程,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智能建造工地,了解智能建造技术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

(4)引入新技术手段。借助智能建造相关的软件和工具,如BIM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例如,利用BIM软件进行建模和模拟,让学生了解智能建造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4)加强学生团队合作。通过项目合作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智能建造项目设计和实施,让他们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6)听取学生教学反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同时,也需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论与建议

在土木工程行业发展变革的大背景下,针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智能建造技术的快速发展既带来了对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挑战,也提供了改革的契机。通过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和调整,可以更好地适应智能建造时代的需求,培养出更符合行业要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在未来的教学中,《土木工程施工》专业教师不仅要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还要与企业、行业协会等相关机构建立密切联系,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实地考察等方式,加深他们对理论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土木工程施工》专业教师还应当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对智能建造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为教学改革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同时,学校也应当积极引进新技术手段,如虚拟仿真技术、在线教学平台等,为课程教学更加便捷、高效的工具和资源。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土木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 卢昱杰, 高慧, 霍天昭. 智能建造专业建设体系与教学方案设计[J]. 高等建筑教育, 2022, 31(1): 8-14.

[2] 杨军志, 陈鹏. 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应用[J]. 智能建筑, 2018(3): 8-1417.

[3] 伍利强. 无人机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运用[J]. 大科技, 2021(48): 99-100.

[4] 段瀚, 张峰, 陈高虹, 等. 建筑机器人驱动下的智能建造实践与发展[J]. 建筑经济, 2022, 43(11): 5-12.

[5] 夏璐, 魏应乐. 浅议BIM技术、智能监测、绿色节能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4): 72-7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