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兽医临床诊断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李天国
  
百家媒体号
2023年76期
平泉市七家岱乡政府 067500

摘要:兽医临床诊断技术是动物疫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在现代兽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的动物疫病和流行传染病不断出现,传统的临床诊断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通过创新兽医临床诊断技术以提升兽医诊治水平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研究经验,从现代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发展现状出发,针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创新策略,包括应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改进传统检测方法、创新实验技术等内容,以期为促进我国现代兽医临床诊断技术的进步提供参考,进而提升动物疫病诊断水平。

关键词: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创新

1现代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兽医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动物疫病检测、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动物种类繁多,且不同种类动物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对其进行准确诊断成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兽医临床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病理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和血液生化诊断四种方法,其中病理学诊断方法是通过观察动物病变组织或器官的变化来确定病因,这是早期诊断的基本方法;免疫学诊断方法主要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来判断感染的可能性,适用于家畜传染病的早期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则是利用DNA探针标记病毒核酸片段并结合荧光抗体,可用于动物传染病的快速诊断;血液生化诊断方法是通过测定血清中某些化学成分的含量来诊断疾病,能够快速检出病毒感染及中毒情况。

1.1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是一种对动物进行临床检查的方法,通过采集样本后送往实验室进行切片、染色等操作,然后根据组织细胞变化特点,从而判定动物机体病变情况和疾病类型。例如,在诊断某些传染病时,需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损组织,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病毒、细菌感染等情况。另外,利用电镜技术可以获取病损组织中细微结构特征及免疫反应信息,可对不同病原体造成的病理损伤进行细致对比分析。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动物病理学诊断领域。如通过X射线三维成像技术来获得动物体内脏器病变的立体图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病灶的目的;利用超声成像技术来获取病变器官的三维图像,以便更加清晰地显示器官内部结构。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来获取病变部位的高分辨率图像。

1.2免疫学诊断

免疫学诊断是指运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通过检测抗原与抗体的反应程度,来判定动物是否患有疾病的诊断方法。在对动物进行疾病诊断时,可根据不同病因所产生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来确定感染程度,从而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血清学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进行初步诊断,还可以利用血清免疫荧光法、血凝抑制试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进一步确认,但这类方法存在操作繁琐、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等问题,不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此外,由于一些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因此不能将其作为主要诊断手段。

2创新策略

针对现代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创新策略:

(1)应用先进的仪器设备。由于仪器的性能、型号和操作水平等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在进行兽医临床诊断时,需要尽量选择先进的检测仪器。如血常规分析仪可以通过血涂片上出现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等指标来判断是否患有疾病,并且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一些现代化实验室普遍采用了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等先进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样品制备、反应体系构建、免疫学检测等步骤,从而大大提升了诊断工作效率。

(2)改进传统检测方法。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法、病理组织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但它们各自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血清学检测法虽然能够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但是对于病原微生物种类的区分能力不够强;病理组织学检测法则受病理切片技术条件限制大,且取材时间长,耗时费力,很难满足实际生产需要;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则只能应用于小分子物质的检测,对于复杂病原体或病毒的研究则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相关科研人员应当不断探索新思路,改进现有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3)创新实验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以高通量测序为代表的分子生物诊断技术,因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检测中。但由于其涉及到庞大的数据信息,所以需要借助计算机处理才能得到完整的分析结果。另外,从基因序列测定到蛋白质结构解析再到药物靶点预测等多个环节均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这也使得基因测序成为动物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受到数据库规模的制约,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这也给疾病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鉴于此,相关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动物疾病数据库来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疾病诊断,进一步提升诊断的精准度。例如,将机器学习算法与可视化技术相结合,不仅能帮助兽医工作者分析和解读海量的医学图像,而且还能有效解决传统人工阅片所面临的工作量大、准确性低等问题。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通过生物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筛选出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基因,从而实现对疾病早期预警和预防的目的。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兽医临床诊断技术领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创新兽医临床诊断技术,首先,加大对先进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诊断设备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其次,针对目前使用较多的常规检测方法存在着成本高、耗时长、不准确等不足,应探索并尝试利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创新,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率;最后,兽医工作者需要加强对新型传染病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明确发病规律和病理变化,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预防工作,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确保动物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中赞,张燚,于立辉. 兽医临床诊断学校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 安徽农业科学,2023,51(07):274-277+282.

[2]庄翠翠,赵阳飞,王金明,等. 新时代《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J]. 养殖与饲料, 2023,22(03): 1-4.DOI:10.13300/j.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