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的探究

蒋国军
  
百家媒体号
2023年78期
溧阳市外国语小学 江苏省 常州市 213300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教育面临重大转型期。本文深入探讨了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以有效减轻学生负担,同时提升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其有效性。跨学科作业设计不仅是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发掘自身潜力,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引言

“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使得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从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社会各界对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呼声愈发高涨。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业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所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亦需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寻求创新与突破。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可以从单一的习题训练转向多元化的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的融合与贯通。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这一背景下,设计更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的问题,作业内容枯燥,缺乏趣味性以及作业负担过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多以书面习题为主,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这种作业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单一的作业形式也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数学作业内容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和习题训练,缺乏趣味性和生活性。这种作业内容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缺乏生活性的作业内容也无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数学作业往往过多过难,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种作业负担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

1.多元化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了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并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需要转向多元化。多元化作业形式旨在打破传统作业的单一性,通过引入多种作业形式,如实践操作、团队合作、项目研究等,使作业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挑战性。跨学科作业设计应突破传统形式,融入更多元化的元素,如实践操作、团队合作、项目研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学习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单元的知识,可以设计以下多元化作业形式,首先是实践操作类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各种形状的物品(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拍照记录。然后,让学生用这些物品进行拼图游戏,尝试组合出不同的图形。这样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接着可以布置团队合作类作业,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图形作为主题(如圆形),然后共同设计并制作一个与该图形相关的数学模型(如一个由多个圆形组成的摩天轮模型)。这样的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2.跨学科内容整合,培养综合能力

跨学科内容整合是一种教学策略,旨在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有机结合,以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整合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更广泛的知识网络,增强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跨学科作业,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为例,可以进行以下跨学科整合。其中的学科整合点是数学与科学的整合。这一课涉及到科学中的“认识量筒”内容,与数学中的容积和容积单位概念紧密相关。教师确定数学目标,理解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概念,还有教学策略为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量筒、量杯等实物进行演示操作。教师创设情境,通过直接出示带有容积单位字样的包装盒、饮料瓶等物品,揭示课题。学生自学容积概念及容积单位,并举例加以说明等。通过以上数学与科学的整合,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概念,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个性化作业设计,满足不同需求

个性化作业设计是一种以满足学生不同需求为出发点的作业设计方法,它旨在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跨学科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挑战的乐趣。

例如,学习四年级内容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分层设计个性化作业。一共分为三类,首先基础类作业(适用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只有一个较为普通的练习题,如 125×88、101×73等,帮助学生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还应设计提高类作业(适用于能力适中的学生),将乘法分配律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如购物、分配任务等,这样的实景应用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后,老师还可以留一些发展类作业(适用于能力较强的学生),留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如4327×99+4327、333×666+999×778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正面临着重大的改革与创新机遇。通过跨学科内容整合、个性化作业设计等策略的实施,我们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还能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样多元化、跨学科和个性化的设计策略,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升综合素养。跨学科内容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有机结合,打破了学科壁垒,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视野。这种整合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能促进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设计策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芸."双减"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J].亚太教育, 2023(14):29-31.

[2]郑薇,郭方年."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融合作业"设计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6):96-97.

[3]张惠.双减”背景下数学跨学科融合作业设计策略[J].《天津教育》, 2023(24):79-8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