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古诗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旨在通过主题整合、历史文化背景融入、创作与表演活动以及跨学科整合等方法,提升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效果。通过研究,发现大单元教学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还能培养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科整合能力。尽管当前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但通过优化教学策略,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割裂了古诗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和掌握古诗文的内涵。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提出,为古诗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旨在通过主题整合和多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一、大单元背景下古诗文融合教学的必要性
(一)丰富文化内涵和培养审美情趣
古诗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古诗文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智慧和情感,更反映了社会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以及自然景观等。学习古诗文,学生可以接触到古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到他们对生活、自然、社会的深刻感悟。通过大单元教学,可以将不同篇章的古诗文有机整合,使学生在一个较长的学习周期内,系统地接触和理解多篇古诗文作品。例如,以“咏史怀古”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中,可以安排杜牧的《赤壁》、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篇章,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怀古伤今的复杂情感。在“山水田园”主题中,可以整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暝》等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表层意思,更要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意境。例如,在学习《赤壁》时,教师可以讲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以及杜牧如何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与敬仰;在学习《山居秋暝》时,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王维所描绘的宁静自然景象,以及他所蕴含的禅意之美。大单元教学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通过朗诵不同的古诗文作品,增强他们对作品音韵美的感受;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尝试,仿写古诗文,体验古人遣词造句的技巧与韵味;还可以结合美术课,让学生根据古诗文内容进行绘画创作,视觉化地呈现诗歌的意境之美。通过这种系统化、多角度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和语言特色,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他们会逐渐发现古诗文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古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咏怀于历史长河中的深邃情感,从而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二)培养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古诗文以其语言的凝练和意境的深远著称,每一字一句都经过精心斟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对文字的敏感度,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在理解和分析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提供了更系统、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首先,在语言表达方面,古诗文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学生通过诵读、背诵和解析古诗文,可以学习到如何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大单元教学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诵读环节,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生动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要求他们在朗诵过程中注意声调、节奏和情感的把握。通过反复的朗诵练习,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其语音、语调的控制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其次,在思维能力方面,古诗文的理解和赏析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大单元教学模式下,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如讨论、辩论、写作等,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例如,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具体来说,在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诗中表达的情感变化以及背后的原因,探讨李白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种讨论中,学生需要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这种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另外,通过辩论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相互辩驳中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度。例如,教师可以设立辩题“《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提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让学生分组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不仅要深入理解文本,还要思考其在当代的意义和应用,培养其逻辑推理和辩证思考能力。写作活动也是培养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古诗文仿写、续写或创作活动。通过这些写作练习,学生可以模仿古诗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这对其思维能力也是一种极大的锻炼。大单元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通过诵读、讨论、辩论和写作等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还能提升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增强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种综合素质的提升,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学科整合能力
大单元教学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整合,旨在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将古诗文与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内容相结合,学生不仅能更全面地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和意义,还能培养跨学科思维,增强综合素质。首先,将古诗文与历史学科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文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古诗文中许多作品都反映了特定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春望》时,教师可以引入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诗中描绘的战乱景象。通过这种跨学科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诗文的理解,还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具体的教学设计可以包括:教师在讲授《春望》之前,先介绍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及影响,然后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杜甫诗中的情感变化和景物描写。这种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还能培养他们将历史知识与文学作品相结合的能力。其次,将古诗文与地理学科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环境。例如,在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介绍黄河的流域特点和鹳雀楼的地理位置。通过这种跨学科的学习,学生不仅能领略诗中的壮丽景色,还能提升其地理知识和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在讲授《登鹳雀楼》时,展示黄河流域的地图和鹳雀楼的照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诗中描绘的景象。然后,引导学生讨论黄河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性及其对诗人创作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与文学作品紧密结合,提升其综合理解能力。第三,将古诗文与美术学科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山居秋暝》时,可以结合美术课,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描写进行绘画创作,直观地表现出诗中的意境美。通过这种跨学科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体会古诗文的美学价值,还能培养其艺术表现能力。具体的教学活动可以包括:教师在讲授《山居秋暝》之后,安排学生根据诗中的描写进行绘画创作,展示和分享他们的作品。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各自作品的创作思路和灵感来源。这种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此外,大单元教学还可以将古诗文与音乐、戏剧等学科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时,可以结合音乐课,欣赏不同版本的《将进酒》演唱,体会诗中的豪放情感。或者,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排演古诗文的相关情景,增强他们的理解和表现力。
二、大单元背景下古诗文融合教学的不足
(一)教师备课负担增加
大单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设计和整合,这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简单,教师只需按照教材逐章讲解,而大单元教学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综合考虑多个篇章的内容,制定主题,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这种复杂性和系统性显著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还需要搜集和准备大量的辅助材料,如历史背景资料、地理图示、美术作品等。这些准备工作需要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对于教学经验尚浅的教师来说,难度更大。因此,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是大单元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因材施教的挑战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整合性,教师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背景知识。这种个性化的需求给因材施教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同学生在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上存在差异,如何在同一大单元教学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是教师面临的难题。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对历史背景知识了解较少,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困难。教师需要设计不同难度和形式的教学活动,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不仅增加了教学设计的复杂性,还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灵活应变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这对教师的课堂管理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跨学科教师协作的困难
大单元教学模式强调学科整合,这需要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紧密协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与沟通仍面临诸多困难。首先,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存在差异,如何协调各学科的教学进度和内容,是实现学科整合的关键。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授古诗文时,需要与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教师合作,确保相关知识的衔接和整合。若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出现脱节或重复,影响教学效果。其次,不同学科教师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上也存在差异,如何统一和协调这些差异,是跨学科协作的一大挑战。例如,语文教师可能注重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表达,而美术教师则更关注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如何在大单元教学中融合这些不同的评价标准,是实现学科整合的重要环节。此外,学校层面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协作机会和平台,如定期组织跨学科的教学研讨会和工作坊,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只有在良好的协作环境下,跨学科整合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三、大单元视野下古诗文融合教学策略
(一)主题整合融入教学
在大单元教学中,可以根据古诗文的主题进行整合,例如“咏史怀古”“山水田园”等主题。通过主题整合,将相关的古诗文篇章进行系统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不同作品在同一主题下的异同与联系,深化其理解和感悟。
(二)历史文化背景融入教学
古诗文的创作往往与其历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相关历史事件,使学生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体会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三)创作与表演活动融入教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可以将古诗文的创作与表演活动融入教学。例如,通过让学生改编古诗文、创作诗歌、进行诗文朗诵等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热爱。
(四)跨学科整合融入教学
大单元教学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合作。在古诗文教学中,可以将其与历史、地理、美术、音乐等学科内容结合。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蜀道难》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了解蜀道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学习杜甫的《春望》时,可以结合历史知识,了解安史之乱的背景及其对杜甫创作的影响。
结束语
大单元教学模式为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通过主题整合、历史文化背景融入、创作与表演活动以及跨学科整合等策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效果,还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尽管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大单元教学模式必将为古诗文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参考文献
[1]吕晓莉.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古诗文教学研究[D].聊城大学,2023.DOI:10.27214/d.cnki.glcsu.2023.000745.
[2]李怡.初中古诗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 2023.DOI:10.27709/d.cnki.gccsf.2023.000041.
注:本文系2023年泰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TJK2023GH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