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艺术美术校本课程石头画教学的实践应用研究

格海瑞 扎西泽仁
  
百家媒体号
2023年78期
马尔康市第四小学

摘要:石头画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融合了自然材料与艺术创作,既能帮助学生感知自然之美,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因此,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艺术美术校本课程石头画教学的实践应用,将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修养起到积极作用。基于此,以下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艺术美术校本课程石头画教学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艺术美术校本课程;石头画教学;实践应用研究

引言

在当今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艺术美术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艺术审美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通过校本课程设计与实践,开展针对核心素养的艺术美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

核心素养是指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认识和要求。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特长,包括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社会交往、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出旨在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认知能力。这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等。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评价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这涉及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学生应具备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具有自信、自律、合作和创新的品质。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这包括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等。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协商解决问题。核心素养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包括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小学艺术美术校本课程石头画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意识和创造力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开设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艺术美术校本课程中的石头画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石头画作为一种简单、原始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在亲手捡拾和收集各种形状的石头,并构思如何将其装扮成独特的形象时,会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这种创作过程中对材料的探索和把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石头画创作过程中的色彩组合和造型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创作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和想象力,选择不同颜色的石头进行搭配,设计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石头画创作的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石头画的创作过程本身就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从捡拾石头、制作粘贴、绘画装饰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实践操作。这种动手实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材料的特点,灵活运用绘画工具,逐步完成一件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作品,这将大大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开展石头画创作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件作品。这种小组协作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石头画创作的教学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还能引导他们进行情感体验和自我表达。石头画创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表达平台。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想法和生活经历,通过色彩、造型等视觉元素进行抒发和表达。这种富有个性化特征的艺术创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交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艺术表达水平。石头画创作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捡拾、挑选石头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敬畏之情。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艺术美术校本课程石头画教学的实践应用研究

(一)呈现石头画的材料和作品,让学生了解石头画的特点

在小学艺术美术校本课程中引入石头画教学,需要让学生了解石头画的基本材料和独特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介绍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观察石头画的材料和作品,从而激发他们对石头画的兴趣和好奇心。策略实施时,教师可以准备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石头,以及绘制石头画所需的颜料、画笔等工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石头画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然后展示一些精美的石头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石头画的独特韵味和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自触摸和观察石头,感受石头的质感和纹理,为后续的石头画创作打下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幅以海洋为主题的石头画作品,画面中的石头被巧妙地绘制成了海底世界的场景,有五彩斑斓的珊瑚、游弋的鱼儿和摇曳的海草。这幅作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对石头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

合理的评价标准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作品水平,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一套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石头画作品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作品的创意性、构图、色彩搭配、细节处理等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方面制定具体的评分细则,并在课堂上向学生公布。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作品中展现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点。例如,教师可以设定以下评价标准:创意性(30分),构图(20分),色彩搭配(20分),细节处理(20分),整体效果(10分)。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标准给出具体的分数和评语。对于创意性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更高的分数和表扬;对于在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存在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指导。

(三)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自主学习任务、组织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创作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协作交流。在自主学习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让他们自行查阅和学习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创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作品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在合作精神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共同讨论、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以完成一幅石头画作品。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协调配合和共同解决问题等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持续完善校本课程设计,不断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小学艺术美术教育定能为培养拥有良好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未来社会建设者和领导者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金燕.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J].学园,2024,17(09):87-89.

[2]钱锦.石头画校本课程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1.

[3]骆泽文.浅谈小学美术创意教学——以一节美感课堂《创意石头画》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97-98.

[4]范筱雅.小学美术石头创意课程的教学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 2017,(23):164.

[5]刘惠琴.农村小学美术石头画的教学探究[J].文教资料,2017, (06):109-110.

备注: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精准帮扶专项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艺术美术校本课程石头画教学的实践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CJYZX2023-41)成果之一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