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思政”视阈下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与课程思政融合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廉洁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与同构,推动理念的积极转变、教学的系统改革、资源的综合利用,为破解当前廉洁教育边缘化、参与度不高、教育方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难题提供理论模型支持与实践路径分析。
关键词:大思政;廉洁文化;课程思政
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当前腐败问题年轻化、高学历化愈发凸显的背景下,加强高校师生廉洁意识,推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且重要。
一、当前高校廉洁文化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研究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2]。当前,我国高校廉洁文化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4月11日,借助 CNKI 检索近年来与“高校廉洁文化”主题相关的文献,共有发表文章298篇。通过梳理分析发现,学界主要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时代价值、发展脉络、现状问题以及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3]。
与此同时,为有效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课程思政”的概念应运而生。2020年6月5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发布,为“课程思政”的发展明确了具体实施的路径[4]。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5]。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开辟立德树人新路径和探索铸魂育人新方法指明了方向。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高校要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6]。当前,学术界对课程思政的探索也逐步走向深化,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多集中在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7],通过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但目前而言,高校廉洁文化研究仍存在缺少有效理论模型支撑、实践路径单一、成效不够润物无声等问题[8]。
二、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与课程思政“三融入”模型
在“大思政”育人格局时代背景下,实现立德树人与以廉润德的有机统一,要构建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与课程思政“三融入”理论模型,深入挖掘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入点和相互作用点。
1.马克思主义廉洁政治观的融入。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廉洁政治观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9]。公仆意识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廉洁政治观教育的核心,廉政意识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廉洁政治观教育的关键,民主法制意识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廉洁政治观教育的保障。另外,党的建设理论、权力监督理论、无产阶级政党纯洁性理论、人的本质理论和全面发展理论等都可以为课程思政提供丰富的切入点。
2.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内涵的融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等要求,强调“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剂”“忠诚老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廉洁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要深刻把握其中内涵,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廉洁因子的融入。我国的廉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不少清廉乡规民约、家风家训、清官故事以及名士格言警句等。古代士大夫将廉洁作为立身之基、为政之本。在儒家经典《大学》中,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修身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做到廉洁自律与廉洁奉公[10]。新时代廉洁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应在崇德尚廉、廉为政本、持廉守正等传统廉洁文化精华中挖掘契合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与课程思政融合的“三进”模式
实现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与课程思政融合,要全面对标“三全育人”进行系统设计,通过“三进”模式,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实起来、强起来,进而实现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与课程思政二者的融合与同构。
1.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进大纲”。教学大纲是依据教学计划为每一门课程单独编定的纲要,它对该门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课时分配、教学方法与教材、主要教学内容予以规定,是该门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廉洁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要结合教学大纲全面修订工作,在“育人元素”模块,将廉洁文化作为课程思政元素之一明确写入教学大纲,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做到专业课程和通识通修课程(包括选修课程)全覆盖,实现在校学生廉洁教育全覆盖。
2.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进课堂”。将廉洁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大纲要求,把廉洁文化教育融合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公选课、“第二课堂”等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将廉洁教育作为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廉洁教育知识进行显性教育;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中融入廉洁教育元素开展隐性教育;在公选课中专门开设廉洁教育系列课程,采用“浸润式”“渗透式”“情境式”等方式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协调校内校外多方资源搭建以廉洁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中将廉洁教育融入现实生活场景,把第二课堂打造成廉洁意识的内化平台。
3.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进教材”。突出廉洁教育在教材建设中的重要性,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特色将有针对性的廉洁文化融入专业课教材、专门教材读本等编制工作。围绕“崇廉尚廉”突出教材的引导性,围绕“思廉倡廉”突出教材的规范性,围绕“守廉践廉”突出廉洁教育的思辨性。在《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强关联的课程教材中直接编入廉洁知识点、警示教育案例等,引导学生把廉洁纳入人生规划。
四、小结
本文通过建立廉洁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的“三融入”理论模型,能够将立德树人与以廉润德进行有机统一,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师生树立坚定的廉洁意识和价值理念,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价值引领导向作用。同时,通过构建“三进”模式,让教师与学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廉洁素养和廉洁行为将共同得到建构与提升,从而实现以清正廉洁为底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参考文献:
[1] 汤颖. 大学生廉洁教育:国内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J]. 今传媒, 2023(1): 1-4.
[2] 钱云光, 刘喜玲, 张铱晗. 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刍议[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0): 41-43.
[3] 高星,丁振国,王渊. 大学生廉洁教育现状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18): 57-58.
[4]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5] 人民网.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6] 匡江红, 张云, 顾莹. 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管理观察, 2018(1): 119—122.
[7] 李爱华, 孙晓 . 高校“课程思政”标准化评价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J]. 思政教育 .2020(33):81-82.
[8] 张煜洋. 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实困境与机制创新[J]. 廉政文化研究, 2020, 11(06): 82-86.
[9] 黄红平. 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探析[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10): 32-35.
[10] 侯帅. 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7.
(本文为浙江理工大学2023年党建与思政、党风廉政建设课题研究成果,DS202313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