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国有企业加强审计整改管理路径研究
摘要:审计整改对于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体现审计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审计整改工作,被审计单位改进优化经营管理制度、完善内部业务流程、堵塞经营管理漏洞,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助推企业高速稳定发展。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审计整改工作、提升审计整改工作的效果,是国有企业正在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审计整改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是国家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整体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审计担负重要使命,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地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
1国有企业进行审计整改的意义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提升,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在内部控制、风险防控、业务范围等方面更加复杂,原有的财务审计模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推动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范各类风险、规范权力运行,成为国有企业审计的必然要求。
开展审计工作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并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实现国有企业预期的发展目标。然而,在审计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一些问题和隐患,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运营效率、风险控制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审计整改工作被提出并开展。
审计整改工作的开展能够倒逼国有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促进企业管理体系和经营模式的完善。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审计整改,可以发现和弥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进而引起国有企业的重视和反思。国有企业在面对审计整改要求时,往往需要对自身的管理机制、流程和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有企业内部发展的需要。这样的改革不仅会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还会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严格贯彻落实审计整改要求,有利于国有企业深度发掘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并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审计整改工作通常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合作和配合,在整改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推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通过这样的过程,国有企业可以加强内部协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国有企业加强审计整改管理路径
2.1引入风险管理概念,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其一,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从战略层面到操作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化解风险的审计建议,促进企业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策略和方法。这包括建议企业对市场风险、财务风险、金融风险、债务风险、运营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为未来发展规划提供有力支持,督促企业制订明确的风险防范策略,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其二,建议企业建立实时监控系统,覆盖各项业务活动,以便随时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能够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以降低潜在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同时,建立规范的内部报告机制,确保信息能够及时上报到高级管理层,使其了解实时风险动态,从而做出明智决策。其三,建议企业加强风险意识和培训也是必要的。企业员工应该接受相关风险防范培训,了解不同类型的风险以及应对措施,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培训,员工能够更好地识别潜在风险,避免疏忽造成风险的扩大。其四,建立紧密的合作与沟通机制也是不可忽视的。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需要建立起流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交流风险信息和处置方案。只有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企业才能更加迅速地响应风险事件,减轻风险带来的影响。
2.2建立审计整改的协同联动体系
要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及下属单位的主体责任作用,充分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下协同、左右联动,形成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整改管理体系。一是健全审计整改协同机制。在审计整改过程中,有效的沟通与配合至关重要。各部门应积极沟通,共享信息,以提升整改效率。在审计整改工作中,明确整改工作责任的主次。由审计发现问题的被审计单位作为主要责任者,推进审计问题整改;由审计发现问题的职能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按照专业职能要求提出审计整改措施建议;由审计部门作为指导部门,协同对于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方向和佐证资料进行指导、把关。形成职能部门和监督部门的工作合力,不仅可以让内部人员普遍认可和接受审计整改工作,降低审计整改阻力和误差,更高效地实现预期整改目标。二是建立审计整改协同体系。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上下联动”,构成纵向到底、多管齐下的“一盘棋”格局。设置完善的联动会议制度,不断促进信息互动沟通,具有同类问题的企业相互借鉴、相互提升,集团公司对于下属企业及时指导、及时反馈,提高整改成效和整改质量。
2.3建立审计整改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督办机制。在建立审计整改督办机制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整改的主体责任。被审计单位应该明确整改的具体责任部门或个人,确保整改工作有明确的牵头单位和责任人。其次,指导督促责任也需要划分清楚。相关部门或人员应该负责指导被审计单位开展整改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再次,跟踪督查责任也非常重要。监督机构或专门的督查部门应该及时跟踪整改进展情况,确保整改工作按照要求进行,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最后,为了确保审计整改责任能够得到有效传导和压紧压实,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建立健全相关的考核机制,将审计整改的完成情况作为单位或个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是建立审计部门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建立审计整改台账登记,实现及时报送、实时跟踪、全面覆盖、逐一销号。推动实现问题清单、台账管理、结果汇总、对账销号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审计整改报告、销号、结果运用等长效机制。形成动态跟踪、整改反馈、对账销号的闭环管理机制,对于尚在整改中的问题进行跟踪监督,对于即将到期尚未整改的问题要及时预警。
三是建立审计整改的闭环机制。通过开展专项行动、专项检查、专项审计等行动,把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内容,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认定,切实发现审计整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在审计整改中存在的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措施针对性不足等问题进行明确,并进行专项督促整改。通过审计整改闭环,有效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结束语
国有企业审计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有企业向更高水平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加强审计监督、提升内部控制、优化审计流程等手段,可以有效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展望未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审计将在新时期展现出更加重要的使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夏萍萍.关于审计助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23,33(14):82-84.
[2]胡昭瑾.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审计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8):109-111.
[3]谢丽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分析[J].商讯,2023(7):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