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移动学习的“赛考融合”全过程大学英语课程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黄云龙
  
百家媒体号
2023年48期
辽东学院大学外语教研部 辽宁丹东 118003

摘要:课程考核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指挥棒的作用,有什么样的考核就有什么样的教和学。文章作者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痛点出发,充分利用移动学习优势,将作为第二课堂重要内容的学科大赛融入大学英语课程考核,一方面保证“赛”的广泛性,提高“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提高“考”的效度,以”赛“代考,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考核,赛考融合,课程思政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英语课程坚持产出导向,充分利用智慧化教学平台和移动学习技术,以“第二课堂”为补充,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提高语言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是课程评价改革滞后于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英语大赛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其考核一直停留在质性和主观的评价阶段,未能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评价效果。

二、“赛考融合”全过程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案的概念界定

(一)全过程

“赛考融合”全过程大学英语课程考核体系的“全过程”体现在课程考核体系对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的评价的强调和应用上。诊断性评价是学习计划实施的前一阶段进行,重点对学生已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进行初步评价,为教学内容的制定和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指南。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以单元学习内容为评价点,及时地反馈,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所得到的结果更能及时地反馈到教学中去,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提高教和学两方面的质量。

(二)赛考融合

全过程大学英语课程考核体系“赛考融合”,“以赛代考”。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可以对自身英语能力进行 提升和锻炼,为自身和学校争取荣誉和获得肯定,是大学英语常规教学的指向标。[1]通过入学后第一学期英语大赛准确把脉学生的英语语言发展水平,找准问题,因材施教;通过演讲大赛、阅读大赛、写作大赛等逐项对标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检测,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夯实,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差距,更快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而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三、“赛考融合”全过程大学英语课程考核体系的具体实践

(一)构建“三维五能”大学生英语大赛体系

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大学生学科竞赛既是大学生们展示学习成果,获得肯定和争取荣誉的好机会,更是“以竞赛促 学习、以竞赛促成长” 的良好契机。[2]对标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出发,覆盖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设计大学生英语词汇大赛、听力大赛、演讲大赛、口语大赛、阅读大赛、翻译大赛和写作大赛等学科赛事,构建“三维五能”校本英语大赛体系,为全面、系统、全过程考核奠定基础。

(二)教育技术赋能,精心设计英语赛事

“三维五能”大赛体系涉及到多项赛事,赛事的组织成为有效落实课程考核方案的关键。在现代语言教育技术赋能和加持下,教师充分利用语言能力训练平台和线上考试平台,建立富含思政元素的试题库,设计灵活多样的大赛形式,精准确定赛事举办时间,发挥移动终端时时、处处可赛的优势,在有效提高比赛的趣味性、提升比赛的教育性的时间,增强赛事组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形成教师和学生全员“乐赛”的良好氛围。

(三)细化课程考核指标,打通赛事和考试通道

“赛考融合”的难点在于“融合”,“融合”不能生硬、突兀,要顺势而为、顺理成章,“融合”不好就会带偏考核,使考核的作用发挥不出来,甚至对教学发出错误的导向信号。所以要认真组织教师讨论,广泛的调研学生群体,充分的论证课程考核的指标体系,确定各项赛事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把学科竞赛有效、合理的融入课程考核。考试指标的设计注重实践引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强调课程考核的全过程性,突出诊断性价和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作用。

四、赛考融合全过程大学英语考试方案的创新

(一)“赛考融合”:实现教、学、考、赛“四位一体”

“赛考融合”全过程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模式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高度统一,利用智慧化教学平台和考试平台,与省级国家级英语学科大赛紧密衔接,构建“三维五能”大学生英语大赛体系。同时科学设计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指标,将学科竞赛成绩纳入课程考核,创造万众创新、人人参赛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锤炼心智,养成品性。

(二)“全过程”: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三者归一”

语言的习得是知识和能力日积月累、稳步提升的过程,语言学习规律决定语言类课程的考核必须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统一起来,诊断性评价发生在期初,对学生的语言基础进行初步诊断,因材施教;过程性评价时时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状态和语言能力发展水平,纠偏补错,查缺补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终结性评价综合评定学生课程的学习成果,给出下一阶段教与学的指导性意见,全过程评价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三者统一,能够更好的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反馈和促进作用。

(三)价值引领:突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课程是“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天然平台,大学英语学科竞赛更是学生展示新时代大学生风采的舞台。通过精心设计,把思政元素融入学科竞赛,学生在比赛中用英语语言表达爱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充分展示语言水平与综合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

结语

“赛考融合”全过程大学英语课程考核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考核,重点突出评价对教与学的诊断性,强调课程考核的全过程性,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形成时时反馈机制,更好地发挥了评价对课程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有的放矢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升教学效果。“赛考融合”全过程大学英语课程考核体系具有较强的迁移性,能够直接应用到其他课程建设中去,其包括的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理念值得在其他课程中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田园.学科竞赛与大学英语常规教学融合的探索——以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36):222-223.

[2]蒋丽香.以大学英语学科竞赛为契机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J].邢台学院学报,2016,31(01):157-158+162.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3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合作课题“基于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立项编号:2023lslhzyb-14);辽宁省教育厅2021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完全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应用技术型大学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简介:黄云龙,男,辽宁辽阳人,1979.04,辽东学院大学外语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外语教育政策。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