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劳动教育背景下幼儿园食育的思与行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食育教育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劳动教育与食育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价值,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本文将从思考和行动两个层面,探讨劳动教育背景下幼儿园食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劳动教育 幼儿园食育 实践体验
一、引言
劳动教育与食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其融合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劳动教育的背景下,幼儿园食育不仅要关注幼儿对食物知识的获取,更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以及对食物和劳动的尊重。本文将从幼儿园食育的现状出发,探讨劳动教育背景下幼儿园食育的思考与行动。
二、幼儿园食育现状分析
当前,幼儿园食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幼儿园对食育的理解还停留在食物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食育与劳动教育的结合。其次,食育活动往往缺乏实践性和体验性,幼儿难以从中获得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早在公元前的几千年里,中国的古籍如《黄帝内经素问》就已经提倡:“以粮食为主导的食物是营养来源,水果作为辅助食物来补充身体所需能量,肉类可以提供更多的蛋白质和其他有益物质,蔬菜则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这一膳食搭配的原则,这反映出古代人对于选取食材与合理配置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理解。2007年,浙江省的教育部门联合当地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在绍兴一中举办了一场关于饮食教育的开幕式活动——这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 食育 ”的举措。2009年7月,“食育”正式被引入郑州市的一所幼儿园,这也意味着 “食育 ”在国内已经迈出了走向幼教课堂的第一步。随后不久,广西省卫生厅幼儿园也开始了他们的试行工作 ——他们首先从设立整个学校的自制午饭制度入手,然后又推展到各个班组自行制作小份量的便当等等措施上(包括家长参与),从而使孩子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如何正确食用各种不同的健康美食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模式(例如避免偏爱某种口味或拒绝某些类型的健康佳肴);同时还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进步情况。而最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中国第一家专门针对孩子的 “食育” 工作室就在河北省邢台第四幼儿园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单位的支持下顺利成立,紧随其后的事情就是河南实验性幼儿园也在同一时期成功创建一个类似的食育工坊。
三、劳动教育背景下幼儿园食育的思考
(一)劳动教育与食育的融合点
劳动教育与食育的融合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通过让孩子们参与到食物的种植、采摘和烹饪等活动中,使他们理解食物的来源和制作流程,从而培育他们对食物的珍视和尊重。其次,通过劳动教育中的分工合作、团队协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团队协作能力。最后,通过食育活动中的餐桌礼仪、餐具清洁等内容,培养幼儿的文明用餐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
(二)劳动教育背景下食育的目标
在劳动教育的背景下,幼儿园食育的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幼儿对食物的认知和理解,包括食物的营养成分、来源和制作过程等;二是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三是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并学会珍惜;四是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食育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四、劳动教育背景下幼儿园食育的行动策略
(一)构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空地或角落,建设小菜园、小果园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这些场所里,孩子们有机会亲自参与到种植、浇水和施肥等各项活动中去,观察植物的发展变化,感受劳作带来的艰辛和快乐。同时,这些基地还可以作为食育活动的场所让幼儿采摘自己种植的蔬菜和水果,制作简单的食物和饮品,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和食育素养。
(二)开展多样化的食育活动
杜威教育专家主张,所有的儿童教育行为都应以儿童为中心,鼓励他们通过实践来自发地学习。幼儿园可以开展以"食"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活动,如"小小厨师"、"美食分享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可以学习烹饪技巧、尝试制作各种美食,并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此外,还可以组织幼儿参与食材的拣选、搭配和烹饪过程,让他们了解食物的多样性和营养搭配的重要性。同时,通过餐桌礼仪的教育和实践,让幼儿学会文明用餐、珍惜食物。
比如:用餐之前,负责的孩子需与老师共同筹备用餐器皿并放置好碗碟,接着孩子们按序号自行领取食品(量度适可而止)并且共享佳肴!当所有人都领完后应该一同道谢“谢谢厨师阿姨为我们准备的饭菜,大家一起享用吧!”此举能使孩子懂得珍惜资源并对提供美好膳食的人员表示敬意——不仅是对于老师的辛勤工作表达赞赏之情,也包括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父母可以在购物或逛商场过程中让孩子加入选材过程,让他们列出所需物品如猪肉片、白米及蜂糖等等来决定买什么东西。比如说做烧烤的话,爸爸妈妈就可以安排小孩成为“主厨助理”,在采购单子上填写需要的材料:猪肉块儿、糙米粒、蜜汁......让孩子帮忙去采购,爸妈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其色泽及其香气特征等方式教会孩子鉴别肉类的新鲜程度,在烤制肉的过程中涂抹蜂蜜等简单的活动,让“小厨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我认同感。
(三)加强家园共育和社会支持
家庭和社会是幼儿园食育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食育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食育活动。同时,还可以与社区、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支持,为幼儿园的食育工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五、总结与展望
劳动教育背景下幼儿园食育的思与行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通过构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多样化的食育活动以及加强家园共育和社会支持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劳动素养和食育素养的提升。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让劳动教育与食育更好地融合在幼儿园教育中,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蓓芬.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教师,2022(28):60-62
[2] 王颖嫣,费姗丽.让劳动与食育同行——幼儿园劳动教育与食育融合的实践探索[J].亚太教育,2021(7):175-176.
[3] 陈治军.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J].学周刊,2022,2(2).
本文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四五”研究课题“幼儿园食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号:K20210696)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