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多理论模型的饮食指导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味觉改变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开展基于健康行为改变多理论模型的饮食指导对味觉改变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共计80例,均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随机展开分组操作,各有40例计入,对照组运用常规干预方案,观察组采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多理论模型的饮食指导,对比不同组别味觉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经展开对观察组的观测,其基本味觉改变、进食困扰、味幻觉和味觉异常、整体味觉改变评测分值相较对照组均呈更低显示(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经评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胃肠道肿瘤采用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运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多理论模型的饮食指导,可改善味觉,增强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化疗;基于健康行为改变多理论模型;饮食指导;味觉改变
在胃肠道肿瘤化疗过程中,很多患者会出现味觉改变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化疗药物对口腔黏膜和味蕾产生直接的影响所致。常见的味觉改变包括食物的味道变淡或变苦、食物口感的异常等[1-2]。基于健康行为改变多理论模型的饮食指导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结合实际情况和资源的限制,制定可行的、可持续的饮食改变策略。本次研究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予以抽取,就运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多理论模型的饮食指导价值展开探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共计80例,均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随机展开分组操作,各有40例计入。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抽取介于19~74岁之间,经对平均值展开计算,为(54.23±1.39)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抽取介于21~75岁之间,经对平均值展开计算,为(54.32±1.43)岁。组间基线可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病检证实;2对化疗接受;3 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2合并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
1.3方法
对照组:本组运用常规干预方案,即饮食指导,注意事项告知。观察组:本组运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多理论模型的饮食指导。具体内容包括:(1)评估个体的饮食习惯和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记录饮食日记等方式,了解个体的饮食结构、食物摄入量、营养素摄入情况等。(2)确定行为改变目标:与个体共同制定合适的饮食改变目标,例如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量、增加蔬果的摄入量等。(3)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通过鼓励和赞扬个体在饮食改变方面的积极行为,提升其对改变成功的信心和能力。(4)提供社会支持:鼓励个体与家人、朋友或健康专业人士共同参与饮食改变过程,获得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实际支持。(5)设定行为改变计划:与个体一起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包括制定饮食计划、购买食材、烹饪方法等,确保行为改变的可操作性。(6)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个体的饮食行为和效果,评估是否达到预期的改变目标,并及时调整饮食指导策略。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不同组别味觉改变评分:依据Kano化疗相关味觉改变量表(GiTAS)评测,包括基本味觉改变、进食困扰、味幻觉和味觉异常、整体味觉改变,分别对应5个条目、6个条目、3个条目、4个条目,单条1至5分,分值越低,提示改变程度越轻。(2)对比不同组别满意度:应用自制问卷展开评测,总分为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级别,60~85分为满意级别,<60分为不满意级别。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组间计数在表述时,运用(%),施以χ²检验,组间计量在表述时,运用(),施以t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组别味觉改变评分
经展开对观察组的观测,其基本味觉改变、进食困扰、味幻觉和味觉异常、整体味觉改变评测分值相较对照组均呈更低显示(P<0.05)。见表1。
2.2 不同组别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经评测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胃肠道肿瘤患者可能会感觉到食物的味道变得模糊或完全失去味道,这被称为味觉丧失。他们可能无法分辨出食物的甜、咸、酸、苦等味道。有些患者在化疗期间可能会出现味觉扭曲的情况,即原本的味道变得异常或不寻常,例如食物可能变得非常苦或酸。故患者的饮食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并缓解化疗的不良反应。基于健康行为改变多理论模型的饮食指导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该模型通过提供正面激励和建立患者对自身改变能力的信心,激发患者积极参与和坚持饮食调整。患者会更加相信饮食改变的效果并愿意付诸实践。(2)提供相关知识和信息: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给予相关的饮食知识和信息。这包括了解哪些食物有利于身体康复和抗癌,如何合理搭配饮食,以及如何处理化疗期间出现的特殊问题(如口腔溃疡、恶心呕吐等)。(3)建立行为改变策略:基于健康行为改变多理论模型,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帮助患者建立起有效的饮食习惯。这包括制定具体可行的饮食方案,设定实际可达的目标,并与患者共同制定有效的行为改变策略[3]。(4)提供支持与反馈:饮食指导过程中,及时提供患者所需的支持和回馈。这不仅可以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参与度和动力,还可以及时调整和完善饮食指导方案,以适应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基于健康行为改变多理论模型的饮食指导意义在于全面地关注患者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层面,通过系统而科学的方法,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化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在具体实施饮食指导时,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配对。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经展开对观察组的观测,其基本味觉改变、进食困扰、味幻觉和味觉异常、整体味觉改变评测分值相较对照组均呈更低显示(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经评测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针对胃肠道肿瘤采用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运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多理论模型的饮食指导,可改善味觉,增强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琴,陈利梅,吴修建. 基于MTM模型的饮食指导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味觉改变的影响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 19 (24): 3762-3768.
[2]王俊娜,李璐,王明. 肿瘤化疗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联合饮食指导的效果观察 [J]. 心理月刊, 2022, 17 (12): 104-106.
[3]段媛媛. 饮食结合心理护理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的效果探讨 [J]. 当代临床医刊, 2022, 35 (02): 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