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作为学校宣传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途径之一,肩负着履行立德树人职能,为国育才活动的主要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联系文化课程和德育的重要节点,成为塑造小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主要场所。本文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课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引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紧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编写。与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思想具有极高的适应性。如何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心,成为教学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一、深入研讨教材内容,寻求融合着力点
为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读本》的有效融合,需要教师认真深入的研读《读本》与教材,对比研究其中的异同之处,以共同点寻求其中的有效融合,根据融合着力点展开教学,从而实现高效的融合教学。小学高年级段《读本》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同阶段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内容有所关联,教师通过深入研读,可以轻易的对比得出其中的相似点,从而制定具有适应性、融合性的教育计划并展开相应的融合教学。以读本以“统一是历史大势”的主题内容为例:可以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教学主题“我们神圣的国土”相融合,反复强化学生的统一观念,建立相应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发自内心地维护国家统一,了解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牢记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使命,成为完成民族统一任务的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思想基础[1]。
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和《读本》之后,结合具有强关联的教育主题,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还应当进一步深化对应的知识内容,塑造相关话题,实现内容和素材的进一步整合,并进行相关拓展,帮助学生从更多不同的层次,对同一个话题进行更加多维、立体、深层次的思考。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为例:教师可以联系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各种事件作为载体,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发展史,感受历史背后的厚重感,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代表中国人民利益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史实,体会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意义。从而坚定学生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坚定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
二、创新融合方式,强化课堂吸引力
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将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读本》的融合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形式的途径,充分融合读本和教材,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融合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融合教学的价值和作用。适应《读本》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合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问题探究式教学和活动体验式教学以及案例式分享式教学等[3]。
问题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问题解决方案。通过自主学习、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科学探究,最终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得出问题的解决成果。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主题“富起来强起来”,教师可以尝试与《读本》中“唯有改革才有出路”的内容中融合,发起核心问题“改革开放是如何改善人民生活的?”,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的进行思考。要求学生按照社会经济、民生等主要领域的不同方向,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尝试去学习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领域取得的各种成就,切身感受我国国力的提升,从而以史实、事实带给学生强烈的说服力。
活动体验式教学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切身体验,获得对应的真实感受。不断从中拓展自身学习事业,提升道德认知,转化成实践的原动力。以《读本》中有关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有关知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联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人大代表为人民”的知识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特有的民主集中制,感受国家对人民的看重和关怀,认识到自己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性,从小建立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
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选用的教学案例经常出现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导致学生学习理解困难的情况。案例分享式教学要求教师尽可能选用与学生现实生活更加接近的事例,消除学生对理论的枯燥感和陌生感,方便学习理解。以读本中有关“中国与塞尔维亚面对疫情共渡难关”的事例,教师可以联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的有关知识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命运共同体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坚持使用人文主义视角看待世界各民族的发展、命运。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类价值取向,实现健康全面发展。
三、落实融合评价,提升教学效益
融合教学实践中,必须开展具备适应性的评价模式。教学评价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可以发挥反映课堂效果的作用,以及积累知识内涵的重要功能。所以,在每次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教学以后,教师都应该把《读本》中的道德内容与思想教育的理论知识,融入考核评估当中,使学生意识到《读本》的重要性。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考核,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学校的基本知识、教育理论成果等方面,更应该更加深入观察考核学生在现实的社会实践行为中是否体现出道德情感、价值观念等。基于此,教师应当结合“伟大事业始于梦想”的主题,组织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过程,切实提升思想政治觉悟,树立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增值评价是指发展性评价的一种模式,要求教师通过追踪某段时间内学生综合素养的变化,与融合教学具有较高的适应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梦想和当下发展情况,制定专门的计划,作为引领自身成长的目标和行动准则,并朝着自己的理想目标不断奋进。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读本》,需要教师妥善处理协调教材与读本之间的关系,掌握《读本》背后的核心目标,充分发挥《读本》背后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婧.用好《读本》铸魂育人——浅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使用[J].小学教学研究,2023,(27):52-53.
[2]陆琳琳.基于素养培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读本教学例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3,(07):64-66.
[3]陈新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教学研究[J].新教师,2022,(0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