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认知中的文化自信培养研究

王星星
  
百家媒体号
2023年84期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县城初级中学 030402

摘要: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文化自信在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认知中的重要性,分析初中生在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研究发现,文化自信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道德素养,还能增强其法治意识,从而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文化自信,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认知,培养策略

引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积极践行。对于初中生而言,文化自信不仅是其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当前初中生在文化自信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本文旨在探讨文化自信在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认知中的重要性,分析初中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文化自信培养在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认知中的重要性

1.提升道德素养:文化自信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道德素养,使其在面对各种道德困境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初中生可以深刻理解诚信、孝道、仁爱等核心价值观,从而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

2.增强法治意识:文化自信不仅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道德素养,还能增强其法治意识。通过学习我国的法治文化和法律制度,初中生能够认识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遵守法律,成为有法治意识的公民。

3.促进全面发展:文化自信的培养对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提升初中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具主动性和创造力。

二、初中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

1.文化自信缺乏:当前,一些初中生在文化自信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表现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深入了解,甚至存在某些误解和偏见。这不仅影响了其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提升,也不利于其全面发展。

2.文化认同感弱:部分初中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较弱,表现为对国外文化的盲目崇拜,忽视了自身文化的独特价值。这种文化认同感的缺失,不仅削弱了其文化自信,也影响了其道德与法治认知的准确性。

3.教育方式单一:当前的教育方式在文化自信的培养上存在一定局限,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无法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了文化自信的有效培养。

三、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认知中的文化自信培养策略

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认知中的文化自信培养策略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话题。在中国,培养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中的文化自信需要多方面的策略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认知中的文化自信培养策略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引导初中生深入理解和认同这些文化价值观,从而增强其文化自信。

1.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最直接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并将其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可以穿插一些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思想是如何影响历史进程的。

2.组织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兴趣和认知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如讲座、展览、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些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历史博物馆,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他们的精神品质。

3.鼓励学生阅读优秀作品:阅读是积累知识和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如古典诗词、名人传记、优秀的小说等。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二)创新教学方式

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认知中的文化自信培养策略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其在实践中加深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同。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文化自信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和应用。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自信案例,如某企业坚持使用传统工艺制作产品,以此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某社区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这些案例,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文化自信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2.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一种通过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社区文化活动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组织者、参与者等。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可以了解到文化活动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文化自信在其中的作用。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模拟革命历史场景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革命先烈和当代青年,通过对话和交流,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三)开展实践活动

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认知中的文化自信培养策略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与传统文化节日活动等,让初中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其文化自信。

1.参观博物馆:博物馆是展示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让学生亲眼看到各种文物和历史遗迹,亲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参与传统文化节日活动:传统文化节日活动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龙舟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团结协作、奋发向前的精神。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3.鼓励学生自己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己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织一场传统文化主题的班会,让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实施,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来,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结论:

文化自信的培养对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家庭与社会的协同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文化自信,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文化自信培养的具体路径和方法,为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华.(2022)文化自信与初中生道德教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12(3):45-50.

[2]王明.(2023)初中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对策探析[J].中学教育研究,14(1):34-39.

[3]张伟.(2022)文化自信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J].法律与社会,10(2):28-3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