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文化自信视域下宜春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融合发展研究

黄金亮 胡昂 通讯作者
  
百家媒体号
2023年92期
南昌理工学院

摘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宜春地区的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这些传统技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文化自信的视角下,实现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的有效传承与创新融合发展,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文化自信视域;宜春非遗版画;拓印技艺传承;创新融合发展研究

引言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文化自信背景下,宜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的传承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创新融合发展路径。通过实地调研、历史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揭示了两种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和发展策略。研究发现,加强文化教育、推动产业融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及构建多元化的传播平台是促进宜春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传承与创新的关键。

1宜春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的历史与特点

1.1宜春非遗版画的起源与发展

宜春地区的版画历史悠久,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轨迹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传统紧密相连。早在唐宋时期,宜春就已经有了木版印刷的雏形,这一时期的印刷技术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显示出了宜春人民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随着历史的演进,宜春地区的版画艺术逐渐发展壮大,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印刷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经济的繁荣,宜春版画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步,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更加成熟和丰富。在明清时期,宜春版画的题材广泛,包括山水、花鸟、人物、故事等,既有对自然美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些作品在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都展现了宜春地区独特的艺术风格,如简洁明快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对比以及对自然美的独特追求等。这些特点不仅使得宜春版画在当时的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且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宜春地区的版画艺术还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宜春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如诗词、戏曲、民间故事等,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为宜春版画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来源,也为其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宜春的民间文化中,版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和实用,还是民间信仰和习俗的重要载体。宜春地区的版画历史悠久且丰富多彩,其发展不仅反映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变迁和文化的积淀,也体现了宜春人民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宜春版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不断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和表现手法,使得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1.2拓印技艺的传承与演变

拓印技艺,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复制技术,在宜春地区同样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项技艺最初起源于对石碑、石刻等文物的复制需求,通过精细的描绘和复制,使得文字和图案得以长久保存,为后人研究和欣赏提供了珍贵的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拓印技艺在宜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不仅在技术上日趋成熟,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形成了独特的魅力。拓印技艺的发展与宜春地区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宜春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诗词、戏曲、民间故事等,这些文化元素为拓印技艺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来源。艺术家们在拓印过程中,不仅复制了碑文石刻的文字和图案,还融入了自己的艺术想象和创作,使得拓印作品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同时,又增添了新的艺术内涵。拓印技艺在宜春地区的传播和发展,也得益于当地社会经济的支持。在过去,拓印作品不仅用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还成为了民间交流和贸易的重要商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拓印作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这促使更多的工匠和艺术家投入到拓印技艺的学习和创新中,进一步推动了拓印艺术的繁荣。在现代社会,拓印技艺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拓印技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复制效率低下、成本高等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拓印技艺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重视。因此,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拓印技艺,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拓印技艺。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拓印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传承基地,培养专业的拓印技艺人才,为传统技艺的传承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再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拓印技艺进行创新和改进,提高其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最后,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公众对拓印技艺的认识和兴趣,扩大其影响力和市场空间。

1.3宜春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的艺术特点

宜春非遗版画,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这种艺术形式以其精细的刀法、独特的构图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而著称,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心血的结晶,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宜春非遗版画的画面内容丰富多样,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艺术家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将这些故事和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们运用丰富的色彩和光影效果,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神奇与美丽的世界。这些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现代生活的一种反思和表达。除了画面内容的丰富性,宜春非遗版画还以其独特的构图方式而闻名。艺术家们善于运用对比、平衡、节奏等构图原则,创造出和谐而富有动感的画面。他们巧妙地运用线条和形状,将画面分割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意义。这种构图方式不仅使得作品更加美观,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而宜春的拓印技艺则以其对原物的忠实再现和对细节的精细刻画而闻名。艺术家们运用特制的工具和纸张,对石碑、石刻等文物进行精细的描绘和复制。他们仔细观察原物的纹理、色泽和细节,力求在作品中完美地呈现出这些特征。通过拓印技艺,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原物的美丽,还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此外,宜春的非遗版画和拓印技艺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更是宜春地区历史文化的见证和传承。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技艺,我们可以了解到宜春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在现代社会,宜春的非遗版画和拓印技艺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些技艺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我们应该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各种方式保护和传承这些技艺,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扬光大。

2宜春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的传承现状与问题

2.1传承现状

目前,宜春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的传承主要依赖于家族式和师徒式的传授方式。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技艺的纯正性和稳定性,老艺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弟子。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环境的变迁,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普遍不高,他们更倾向于追求现代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这使得他们对于学习和继承传统艺术的热情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也让年轻人很难抽出时间来系统地学习和练习传统技艺。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传统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的困境。缺乏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机制也是制约传统技艺传承的重要原因。目前,宜春地区并没有专门的学校或机构来系统地教授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大多数学习都是依靠个人的自学和实践。虽然有些老艺人会在社区开设小型的培训班,但由于资源有限,这些培训班往往只能容纳少数学员,无法满足广泛的学习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宜春的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为传统技艺的传承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可以建立专门的非遗传承基地,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才,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学习环境。此外,还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展览和表演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兴趣,从而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宜春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活力。

2.2存在问题

(1)市场认知度低: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和市场推广不够,宜春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的知名度相对较低,消费者对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欣赏程度有限,导致市场需求不足。

(2)商业化压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采取简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的方式生产劣质产品,这不仅损害了非遗艺术的品质,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3)法律保护不足:虽然国家层面对非遗有相关的法律保护,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执法力度不够、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一些非法复制和滥用非遗资源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4)创新能力不足:在传统技艺的传承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对原有技艺的保持,可能限制了艺术家的创新空间,使得非遗艺术难以适应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5)人才流失:由于传统手工艺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且工作环境艰苦,一些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可能会选择离开,寻求其他更有发展前景的职业道路,从而加剧了人才流失的问题。

3宜春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的创新融合发展路径

3.1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价值

在深入研究宜春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宜春的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以其精细的刀法、独特的构图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展现了宜春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传统艺术作品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新途径。例如,可以邀请当代艺术家参与创作,将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够吸引现代观众的目光,还能够推动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艺术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展示。通过建立数字博物馆或在线展览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地欣赏到宜春的非遗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公众对传统艺术的认识和兴趣。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文化节等活动,推广宜春的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同时,可以开展相关的教育项目,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为传统艺术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3.2拓展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

探索将宜春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应用于现代设计、旅游纪念品、文化教育等领域,是一项极具潜力的创新举措。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传统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现代设计领域,宜春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的独特风格和精湛技艺可以为设计师提供灵感,打造出具有传统韵味和现代感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应用于家居装饰、时尚配饰、广告设计等多个领域,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和品质化的需求。在旅游纪念品市场,宜春非遗元素同样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可以设计制作一系列以宜春非遗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如明信片、冰箱贴、笔记本等,这些产品既具有纪念意义,又能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吸引游客购买。在文化教育方面,宜春的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纳入学校的美术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学习传统艺术,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此外,通过与时尚品牌合作,推出联名系列产品,可以将宜春的非遗艺术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也为品牌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在旅游景区设立文创商店,不仅方便游客购买纪念品,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

3.3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建立非遗传承人培养体系是保护和传承宜春非遗艺术的关键一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奖学金,吸引更多有志于传统艺术的年轻人投身于非遗艺术的学习和实践。同时,与当地的学校和社区合作,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让非遗艺术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激发公众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开展专业培训课程和工作坊是提高非遗传承人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邀请经验丰富的老艺人和专业讲师授课,结合理论与实践,系统地传授非遗艺术的制作技艺和文化内涵。通过实践操作,让学员在制作过程中掌握技艺,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定期举办技艺比赛和作品展示活动,为学员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同时也为传承人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创造机会。鼓励艺术家进行跨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可以拓宽非遗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思路。举办艺术节和文化论坛,邀请国内外的艺术家和学者参与,共同探讨非遗艺术的创新发展。通过这些活动,艺术家可以相互启发,汲取新的创意和灵感,推动非遗艺术的创新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丰富非遗艺术的内涵和外延。

3.4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技艺水平

借助数字化技术、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对宜春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展示,同时探索其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新应用。例如,使用数字技术对传统图案进行重构和创新,或者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复制品。

3.5构建多元化的传播平台

利用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现代传播渠道,加大对宜春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同时,组织各类展览、讲座和互动体验活动,让更多的人亲身感受到非遗艺术的魅力。

结语

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宜春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通过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价值,拓展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技艺水平,构建多元化的传播平台以及推动产业融合和创新发展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宜春非遗版画与拓印技艺将在未来的发展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背景下凤阳凤画的传承与发展[J].方其琴.黑河学院学报,2019(01)

[2] 非遗分类及非遗阶元系统建构研究[J].段晓卿.文化遗产,2018(04)

[3] 连云港市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研究——以赣榆黑陶为例[J].王珍;惠波.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8)

课题信息:宜春市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课题编号:24SK17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