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语言艺术

孙斯源
  
百家媒体号
2023年94期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作者曹雪芹在进行人物描写时,能够将多种语言艺术进行深度融合,使人物形成极具特色的语言表达风格。因此,在《红楼梦》中,各个人物的形象都极其鲜明,每个人物的语言表达方式都有专属的特点,可以让读者仅凭借聆听语言,直接判断出人物身份。

关键词;人物形象;语言艺术;《红楼梦》

在进行《红楼梦》人物形象的研究时,可以借助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便于读者进行阅读和研究。同时,通过个性化语言的描写,作者曹雪芹不仅向读者展现出自己极高的语言驾驭能力,还刻画出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

1.特定人物形象的语言艺术

1.1贾宝玉的特定语言艺术

由于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会耗费较多的时间打磨角色,不难会将自身的情感寄托在作品中的角色中,通过文字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贾宝玉作为唯一一个生活在大观园中的男性角色,他的存在,自然而然地寄托作者曹雪芹真挚的情感,在曹雪芹笔下贾宝玉是个追求自由不受世俗礼法约束的人,曹雪芹希望贾宝玉可以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追寻自己的理想,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贾宝玉的语言表达具有较强的独特性,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应有的表达方式不同,举例来说,在《诉肺腑心迷活宝玉》这一话中,贾宝玉看见林黛玉产生误会,不仅急的一脸汗,还半天说不出话,最后说出“你放心”三个字,这三个字蕴含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在意,饱含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重的情感,而后在林黛玉躲开后,还说出“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若是在现代这句话可能会被认为是常见的“土味情话”,而在当时的年代背景下,在整部《红楼梦》中,难有第二个人能说出这样一番话。通过贾宝玉的语言习惯和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塑造,作者通过文字形式能够勾画出一个痴情且随性,向往自由的人物形象。

1.2林黛玉的语言艺术

在分析林黛玉角色的语言艺术时,必须要知晓林黛玉的人物经历,林黛玉由于父母去世较早,就寄住在贾府中,多年间的寄人篱下,会使林黛玉时长哀叹和感慨,因此,使林黛玉的人物性格中多添一些敏感,尤其是遇到和贾宝玉有关的事情时,林黛玉会更加敏感,例如,在《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这一话中,林黛玉前去探望薛宝钗时,碰到独自前来探望薛宝钗的贾宝玉,本就心生醋意,而后贾宝玉要喝冷酒,却因薛宝钗的几句话而放弃,更使林黛玉心生不满,恰巧这是,雪雁送来暖炉,林黛玉就借机暗讽贾宝玉,虽有嘲讽之意,却说的自然,让人无法模仿。而在《诉肺腑心迷活宝玉》这一话中,曹雪芹在描写林黛玉的心理活动时是这样写的“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简简单单十个字,却向读者完全阐述林黛玉当时的心理状态,因为林黛玉心思敏感细腻,容易多愁善感,将“喜”、“惊”二字连在一起用,可以表现出当时林黛玉听到贾宝玉那句“林妹妹从不说这样混账话”的开心,而使用“悲”和“叹”则可将当时的场景与林黛玉多疑的性格串联到一起,将复杂的情感用简单的文字表述出来,使林黛玉的角色形象深入人心。

1.3薛宝钗的语言艺术

在描写薛宝钗时,曹雪芹将薛宝钗打造成一个人见人爱、备受欢迎的角色,就连向来挑剔,看谁都不顺眼的赵姨娘,在说起薛宝钗时也是赞不绝口,这与她高明的说话技巧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第三十二回时,金钏儿在被王夫人训斥后,投井自尽,这时,得到消息的薛宝钗前来安慰王夫人,只见她说“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薛宝钗一开口,直接称呼王夫人为“慈善人”,话里话外的意思表达她相信王夫人是善良的人,断不会做害人投井自尽的事情,可以缓和王夫人的情绪,而后只见她又说到“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眼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短短两句话既打消王夫人心中的顾虑,给金钏儿的死亡找到借口,为读者展现出薛宝钗“识大体”的人物形象,既迎合王夫人的心思,又向读者展现出薛宝钗世故的一面,不需要繁杂的语言刻画,薛宝钗的一两句话,就能达到讨人欢心的效果,很难不让读者生出“除薛宝钗外,谁还能如此轻易的做到这样。”的想法,阿谀奉承的语言丰富薛宝钗的人物形象,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薛宝钗角色的记忆,将薛宝钗性格特点中的圆滑世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2.《红楼梦》中语言的作用

2.1反应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

在写作时进行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刻画,在描写时需要作者拥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既要将人物性格描写清楚,又不能过于啰嗦,作者应通过简练的语言,尽可能低展现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想法。在《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被贾政用家法鞭打后,众人前去探望时,贾宝玉和薛宝钗两人的不同反应的情节,最让人印象深刻。首先,薛宝钗带着药来看望贾宝玉时说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连我们看着也……”,这一番话说下来,既表达出薛宝钗对贾宝玉的关心之情,又将贾宝玉受罚的原因全部归结在贾宝玉自己身上,语言中暗含对贾宝玉的规劝之意,同时,薛宝钗的话中还含有奉承的意义,却不让人讨厌,而是能体现出薛宝钗较深的城府,向读者展现出她落落大方,为人圆滑的特点。其次,文中在描写林黛玉前来探望时,林黛玉看着贾宝玉时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吧!”,纵使这时的林黛玉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和贾宝玉诉说,但是却无从说起,也不能说,便只能以这样一句话,表示她心中对贾宝玉浓浓的关心之情,站在林黛玉的角度,她不觉得贾宝玉做错事情,她一直与贾宝玉站在一边,那句“你从此可都改了吧!”也并不是希望贾宝玉去用功读书走仕途的道路,而是希望贾宝玉之后不要再被贾政鞭打,非常符合林黛玉敢爱敢恨的人物性格。最后,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薛宝钗和林黛玉虽都在话语中规劝贾宝玉做出改变,而二者的出发点却是不同,虽然薛宝钗同情贾宝玉的遭遇,但是面对挨打的贾宝玉薛宝钗更多的是责备和规劝贾宝玉走他不认可的道路;而林黛玉则是非常伤心和心痛,她认为贾宝玉的选择是正确的,因此,话语中没有丝毫的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的意味。

2.2谐音双关作用

在《红楼梦》中,不仅是人物的对话语言可以灵活展现人物的个人形象,就连取名时曹雪芹都将谐音蕴藏在人物的名字中,既使人物的名字刻画上命运的烙印,又让名字能够尽可能的贴合人物性格,这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贾府四美的名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个名字去掉“春”字并联起来读,就是“原应叹息”,也正是对应四个人未来的结局,暗指四姐妹的遭遇无一不让人叹息。而秦可卿这个名字,不仅可以读作谐音“情可亲”也可读作“情可轻”,“轻”这一字表达她并不重视她自身的婚姻和与丈夫的感情,而“亲”这一字,则是隐晦地暗示秦可卿与自己公公的苟且之事。或许这些人物在名字确定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是这个结局,曹雪芹通过自己的文字,能够将他笔下的人物生动地形象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结语:《红楼梦》这部小说在描写人物语言时,作者曹雪芹会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选择符合人物特点的语句进行描写,他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特点突出,没有固定的描写规律,却总可以让读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表达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为读者打造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使得《红楼梦》在今日仍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阅读时会让读者感受到人物语言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牛积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22(1):10-13.

[2]岳天.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浅析林黛玉语言的艺术性[J].作家天地,2023(12):69-71.

[3]曹辰午."颦言颦语"的语言艺术——《红楼梦》细读有感[J].阅读,2023(ZE):81-8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