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字化背景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胡宝霞
  
百家媒体号
2023年95期
中山市东区远洋学校 528400

摘要: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积极采纳并整合这些先进技术,以推动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数字信息传播的深远影响。因此,家庭、教育机构以及整个社会都应深刻认识到这一现实,并巧妙运用数字化资源,以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认知。

关键词:数字化环境;小学生;行为习惯

一、引言

个体蕴藏着丰富的潜力,有效地挖掘这些潜力是实现学 术成就和个人成长的关键。要充分释放这种潜力,首要条件是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因此,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限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样重要的是塑造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假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未能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正确指导学生,那么这无疑会对学生的未来进步和学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当前的数字化环境中,教师更需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成长。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时期,儿童的道德理解正处于启蒙状态,身心成长尚未完备。这个时期被视为塑造学生行为模式的关键期,新的课程标准改革也特别指出要加强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提倡小学教育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以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加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目前,素质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并得到有效推行。其核心理念是教育机构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包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妥善生活等基本素养,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来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指导,以规范他们的行为举止。教育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增强说服力,提供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逐步完善学生的人格特质。

三、数字化背景下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分析

(一)家庭方面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导师角色,家庭对儿童的塑造力不容小觑,有时甚至超越了学校教育的作用。然而,当前的家庭环境往往呈现出对教育的轻视和无序,这无疑加大了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挑战。家长自身的素质和习惯问题、祖父母对孙辈的过度溺爱、父母的过度纵等,都会容影响小学生习惯的形成,此外,发达的网络信息也对孩子产生影响,孩子沉迷于手机和电脑游戏,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承载国家未来期望的核心之地,也是塑造学生学习能力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环境,对个体行为塑造具有深远影响。目前,许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方面,往往流于形式,如过分关注课堂秩序、走廊纪律和日常行为安全等次要环节,而忽视了对学生人际交往和言语行为的深度教育。教育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缺失,有效的教育工作需要系统的支撑。当前教育体系中,缺乏以培养行为习惯为核心的内容,这无疑加大了相关教育的实施难度,也不利于长期教育计划的推进。

(三)社会方面

社会压力和期望是导致家庭和学校过度关注孩子分数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分数决定起点”的观念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强化了以考试表现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这一趋势下,小学生的习惯培养教育在实际操作中常被边缘化。具体而言,教育资源的分配侧重于提升学科成绩,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的补习课程占据了课外活动的主导地位。同时,尽管有钢琴、书法、绘画等兴趣班促进学生的特殊才能,但针对行为习惯塑造的素质教育却缺少必要的支持和资源投入,这无疑阻碍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四、数字化背景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学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提升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效果,单纯依赖传统的理论教学显然是不够的。面对尚未形成成熟思维体系的孩子,填鸭式的说教往往可能导致他们的抵触。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应创新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将经典的《三字经》通过生动的视频形式解读,或者组织他们亲身参与朗读活动。此外,教师可以设计定期活动,比如每天或每周预留时间,引导学生观看相关教育视频或参与诵读活动,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就能逐渐养成。

(二)运用大数据培养学生习惯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深度渗透到青少年教育中,为教育方式带来了创新。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微博、微信和各种在线论坛等新媒体工具,大力宣传和推动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提升教育质量。例如,利用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定期发布与良好行为习惯相关的教育文章、视频或互动活动,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这些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进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此外,借助大数据的力量,教师们能够更精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对于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教师们可以提供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

(三)借用云平台开展家校合作

仅依赖学校的努力显然不足以塑造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事实上,家庭作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环境,其影响力不容忽视。因此,构建学生行为习惯的稳固基础,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携手并进。为了深化家校合作的实践,学校可以巧妙地运用数字化工具——云平台,建立起与家长的无缝连接,实时获取他们在家中管理孩子的第一手信息。这样,教师能够针对具体情境向家长提出富有策略性的指导和建议。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云平台分享行为习惯培养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或者发起在线的家庭教育研讨会,以此提升家长对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认识,同时教导他们有效的教育策略。唯有学校与家庭的深度合作,持之以恒地实施,才能确保每个学生得以养成优良的习惯,从而实现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四)应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的行为习惯培养,学校可以多方面融入教育教学中,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引导,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学风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力。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美好事物,通过视频和图片素材,开拓学生的思维,再进行绘画技法的讲解,这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如此教学,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不仅能获取必要的学科知识,更能形成独立思考和勇于提问的习惯和思维模式。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道德教育,以助学生建立优秀的品德和学习素质。班主任则需关注每个个体,鼓励他们树立远大志向。然而,优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久的努力。因此,教师应持续寻找更有效的习惯养成教育方法,以提高教育成效。

五、结论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任务,它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在数字化背景下,借助多媒体、大数据和云平台等先进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完善和优化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同时,也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策略,确保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更多具有优秀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未来之星。

【注释】

[1]刘开艳.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探究 [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2023, (04): 37-38.

[2]黄仁华. 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J]. 华夏教师, 2023, (09): 30-31.

[3]范贞贞.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分析与矫正 [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3, (02): 254-25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