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学教评一致性”的统编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路径
摘要:本文试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以课程标准和学教评一致性专业化标准为基准,明确在遵从“学教评一致性”的原则下进行教学设计的路径,为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统编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路径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要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但现阶段许多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做不到与新课程改革同频共振,其设计路径常显混乱,难以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和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要提高教学设计能力,解决设计路径混乱的问题,需要加强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和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学习,还要深刻理解“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处理好学习目标、评估任务、教学过程之间的关系。
一、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及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所谓“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是指“教师遵循一致性原则,对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教学活动及其评估做出科学的设计”①。
其基本理念是学习中心、基于标准、目标达成、学教评一致。它的设计要素分为学习目标、评估任务、教学过程三大板块。设计时要处理好各要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首先要围绕课标、教材与学情制订学习目标,再围绕学习目标设计评估任务,最后围绕评估任务设计教学过程,简称“三围绕”。
概括来说就是解决“去哪儿、怎么去、到了没有”及其一致性问题。而在教学设计实践中,可借用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提出的“逆向设计法”:一、确定预期结果;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三、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②将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估任务设计进行逆向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改善重教轻学的“灌输式”教学现状。基于此,统编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可按照从设置学习目标到设置评估任务到设置教学过程的路径来进行。
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路径
(一)设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设置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支点。学习目标确立首先要以课程标准为基准。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设置成18个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都设置了目标要求,每课学习目标设置都要以此为依据。
要使学习目标具体化,其设置还要充分结合教材的编写特点。以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祝福》的学习目标设计为例。从设计路径上看,首先要找到并分解课程标准“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目标,明确为什么要学这一任务群。其次要找到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再结合课后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人文主题、教材具体内容和学情特点,初步确立《祝福》学习目标。
然后还要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经验基础,以精准找到学习的起点,确立学习的终点。为了更好地引导评估、设置具体的教学活动,在学习目标的叙写上要包含主体、行为、条件、程度,做到具体、可观可测。
经过上述过程,可将《祝福》学习目标设为:“一、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准确梳理概括故事情节,探究突发事件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理清人物关系网络、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个性化语言的基础上,学生能分析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而分析祥林嫂的死因,理解作品主题。”
(二)设计评估任务
评估是对学习目标达成度的一种衡量,通常借助观察、测量学生的学习表现来判断学生学到的知识、学习发生的过程与程度等。为更精准的衡量,这需要围绕学习目标分解设置能明确表述学习目标达成的行为表现、条件及标准的评估要点。
以达成《祝福》第一个学习目标为例,可以依次设置如下评估任务:1.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能制作“祥林嫂生平”卡,能概括故事情节;2.学生通过分析所概括的故事情节,能从情节中发现“突发事件”,并探究其在小说中的作用。这两个评估任务又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评估要点。
(三)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教学过程是指围绕评估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教学策略等,按照一定教学原理设计出教学流程。其本质是将评估任务转化为情境化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③
仍然以《祝福》为例,在“情境导入,呈现目标”环节后,对应评估任务1设置“阅读文本,梳理情节”活动:
活动一:《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这样界定小说:“一种以散文形式叙述虚构性内容的文学体裁,也指以这种体裁写成的文学作品。……环境、人物、情节构成小说的三大要素。……情节是按一定结构原则组织而成的‘事件’和人物活动的过程。”请你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文本,体会本文情节的结构原则,制作“祥林嫂生平”卡,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完成任务后,学生展示阅读梳理成果。
对应评估任务2设置“鉴赏情节,探究展示”活动:
活动二:小说中的“突发事件”,是指突发的,某种程度上是情节逻辑运行之外的事件,其发生进一步推动了情节发展,或促成情节转折的事件。请你将本文中的突发事件找出来,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这些事件在小说中的作用,思考其是偶然的,还是具有必然性,有没有什么深层意蕴。
上述教学活动整合了小说情节、突发事件等知识资源,整合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整合了以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任务推进课堂学习的教学策略。设计围绕“情节”这一核心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建构,形成结构化知识,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教学过程的设计还与教师个人的经验、水平、风格,与学生的基础都是密切相关的,在现实教学中常常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教学过程的设置都要有学理依据,符合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和学习心理发生过程;要有利于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由已知到未知去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跃升。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编写的,其教学设计当然也要践行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改变教学设计路径混乱的现状,基于学教评一致性,按照从设置学习目标到设置评估任务到设置教学过程的路径来进行教学设计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①张爱军.《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5
②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
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研究》(课题编号:2022YQJK48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