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音乐“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夏冬阳
  
百家媒体号
2023年100期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崇岗九年制学校

摘要:本文研究探讨了"教学评一体化"策略在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了该策略在教学目标设计、内容选择与组织、过程设计和评价设计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教学评一体化"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包括音乐感知、表现、创造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增强。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对比,验证了该策略在提高学生音乐知识技能、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显著效果。同时,研究也指出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

一、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包括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和音乐审美等方面。这一变化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音乐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在这一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和"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的结合,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有效途径,"大单元"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一课一练的教学模式,将若干个相关的课时内容整合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对音乐的整体认知。然而,"大单元"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考虑单元内各课时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还要考虑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内容结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案,做到各课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体优化。这就需要教师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贯彻"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一个互相促进、有机统一的整体,"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音乐知识和技能目标,还要考虑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审美等核心素养目标,使目标更加全面和均衡。这种全面的目标设定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确保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教学评一体化"倡导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探究和体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赏析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评一体化"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他评与自评的有机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状况,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依据,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的动态优化,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在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指导下,《泥土的歌》单元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探索与土地、农耕相关的音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发展其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教学目标的设计全面考虑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包括音乐感知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审美以及跨学科融合等方面。基于这些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涵盖了反映农耕生活的歌曲学习、传统器乐作品欣赏、民间音乐探索、音乐创作活动以及相关的跨学科知识。内容组织采用主题式结构,围绕"泥土与音乐"这一主线展开,形成有机整体。

教学过程设计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体验和培养能力。整个单元分为四个课时,依次为导入单元主题并学唱《泥土的歌》、探索农耕音乐、学习传统器乐与农耕文化、进行音乐创作与展示。每个课时都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创设情境、歌曲学习、讨论交流、欣赏分析、模仿练习、小组合作、跨学科学习、创作实践等,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评价设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和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观察、作业评价和小组互评;终结性评价包括演唱测试、创作作品评价和书面测试;自我评价包括学习日志和自我反思;综合评价则通过单元汇报演出的形式进行。

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音乐感知、表现、创造和审美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总的来说,在《泥土的歌》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一体化"的策略将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实现音乐教育的育人目标。

三、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的实施效果评估

《七彩管弦》单元的设计旨在通过探索管弦乐器及其音乐,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教学目标包括识别常见管弦乐器、理解管弦乐队构成、欣赏不同风格的管弦乐作品、创作简单的管弦乐音效,以及了解中西方管弦乐的异同。教学内容涵盖管弦乐器介绍、管弦乐作品欣赏、创作活动和跨文化比较。整个单元分为四个课时,包括认识管弦乐器家族、走进管弦乐的世界、中西管弦乐的对话,以及创意与实践。每个课时都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导入活动、乐器介绍、互动游戏、欣赏分析、小组讨论、创意活动、比较研究等。

评价设计同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和综合评价。为了评估"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的实施效果,我们对比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审美能力、创造力、学习兴趣与态度、跨文化理解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优势。例如,在乐器音色听辨测试中,实验班的平均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班;在创作活动中,实验班学生表现出更强的创造力;问卷调查也显示实验班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

尽管"教学评一体化"策略在《七彩管弦》单元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时间压力、个体差异、评价工具的科学性、教师能力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包括优化时间分配、实施分层教学、开发更科学的评价工具,以及加强教师培训等。总的来说,"教学评一体化"策略在《七彩管弦》单元的实施中有效促进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但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这一策略将为初中音乐教育的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结论

"教学评一体化"策略在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为提升音乐教育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该策略通过将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培养音乐核心素养,采用此策略的学生在音乐感知、表现、创造和审美等方面均有显著进步,学习兴趣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也得到提升。尽管实施过程中存在时间压力、个体差异等挑战,但通过优化时间分配、实施分层教学、改进评价工具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策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季亚霞.“教学评一体化”导向下初中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探究[J].初中生世界,2024,(12):54-56.

[2]丛丽丽.初中音乐“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构建[J].琴童,2023,(16):99-1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