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听障生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下 《服装缝制工艺》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写

陈玉龙
  
百家媒体号
2024年14期
盐城市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听觉障碍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听觉功能的缺失,对外界信息知识获取不完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要以手语交流为主,导致他们对书面语言理解能力不足,语言表达结构零乱,经常使用倒装语序,但视觉功能发达,对画面、图形等视觉语言的敏锐观察力却异于常人的思维。进一步优化听障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与技能实践水平,为今后听障生顺利就业或者继续学习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听障学生 潜能开发 服装缝制与工艺 校本教材

一、《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我校服装专业听障生《服装缝制工艺》教材一直以来大多数是采用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专业课程教材,或是专业课教师选定的相关教材,以上所选教材都是适合健全生使用的教材,而听障生在实际课程学习当中,无法透彻掌握以上教材当中略有深度、广度和难度方面的学习内容,尤其是一些服装专业术语,手语无法表达其真实的概念,因此这类教材并不适合我校听障生的实际水平,同样也不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长此以往会给他们营造出一种难以学成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我校听障生服装专业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根据每位聋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编写适合聋生学习的《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校本教材尤为迫切

二、听障生感知觉特点在服装缝制工艺课程学习中的表现

(一)从听障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水平出发

听觉障碍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听觉功能的缺失,外界事物信息知识获取不完整,因此学生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嗅觉等感知外部世界获取信息,其中视觉功能起到主要代偿功能。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手语交流为主,导致他们对汉语书面语言理解能力不足,语言表达结构零乱,经常使用倒装语序,但视觉功能发达,对画面、图形等视觉语言的敏锐观察力却异于常人的思维。

(二)从培养听障生就业生存能力出发

在服装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由于听力障碍带来的感知能力缺失,在课堂活动中限制了学生感知能力的范围和深度。而听障生在课堂情境中又无法与教师面对面形成感知语言活动上的沟通,造成他们无法准确的从专业基础原理与本质上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针对聋生学习思维特征,因材施教,编写适合聋生学习与实践的《服装缝制工艺》校本教材,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对客观世界真实的认识,通过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实践操作工艺技能的掌握,提高我校听障生接受服装专业技能教育的能力。

三、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进行校本教材开发

(一)注重潜能开发,进行《服装缝制工艺》校本教材开发

目前大多数《服装缝制工艺》的教材课本里的专业术语和演示图片,无法使他们直观透彻的理解制作流程背后的原理与概念,但是《服装缝制工艺》课程又负有全面指导学生完成服装成品制作步骤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制作。作为服装专业课教师,首先要站在聋生可接受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编写具体的、可理解的、合理的《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校本教材,在内容中积极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技能实践课程上规范比例操作,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项目化的完成课程学习,通过完成一个个基础化的项目教学让聋生对专业课学习产生成就感,增强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主注意让学生掌握不同款式服装的服装制作工艺要求和技巧,以及在局部细节中发生结构变化后的制作工艺要点,能够使学生实实在在掌握服装制作的专业知识,提高基本实践技能水平,利用其他服装专业课程,让学生对服装缝制工艺有更明确、清晰的认知及操作能力。

(二)注重缺陷补偿,进行《服装缝制工艺》校本教材开发

听障学生由于缺少正常的听觉作为接受外界资讯的重要渠道,虽然沟通成为听障生与他人相处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但是也避免了外部环境纷扰,能够使他们在服装实物操作时沉浸其中,将细节制作处理上达到极致。通过《服装缝制工艺》校本教材的学习和针对性课堂环境的调整,发挥学生视觉感官的补偿功能,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同时和教师、学生良好循环沟通,用视觉语言代替书面语言,利用图文结合、看图理解,充分利用较强的形象思维,提高理解能力,让听障生直观理解每一个工艺操作的具体步骤流程,结合专业课程目标,将重要的知识内容以图片、视频方式,辅助文字,进行整合汇编成电子校本教材,通过视频教学手段将辅助实物工艺要领循环讲解,以真实、直观的画面感并富于乐趣的呈现方式,让听障学生充分发挥观察力、想象力来进行专业知识课外自主学习与思考,而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提高用简单通顺的语句表达意思的能力,从而增强特殊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注重功能代偿,培养学生职业态度与工匠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学校学习变得更具有吸引力,学生精神涣散的问题也更少。”因此,开发适合听障生特点的《服装缝制工艺》校本课程教材,发挥学生视觉感官的代偿功能,用视觉语言代替文字语言,利用图文结合、看图理解,充分利用较强的形象思维,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当前特殊学校的发展要求,融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发展区为其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服装缝制工艺》专业校本课程资源,将适合听障生专业学习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以就业为导向,改变消极被动的状态,培养出适合服装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