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的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聚焦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中的应用实践。通过分析平台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课前预习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估,提出了优化建议。智慧教育平台能够有效支持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如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旨在促进智慧教育平台在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中的有效应用,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智慧教育平台;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
一、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中的应用现状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在课前预习环节,该平台的应用呈现出以下特点: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互动性强,平台设置了讨论区、在线答疑等功能,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个性化学习支持,平台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推荐适合的学习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对平台的功能认识不足,未能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影响了预习效果;部分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平台的稳定性。平台上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中,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有教师利用平台的视频资源,让学生在预习时观看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短片,激发学习兴趣;也有教师设置预习任务清单,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这些实践表明,智慧教育平台在支持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如何更好地发挥平台优势,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分析。
二、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教学设计与实施
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支持下,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需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原则。教师应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丰富资源,精心设计预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要明确预习目标,使之与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要合理选择和组织预习资源,确保资源的针对性、适切性和趣味性。设计多样化的预习活动,如观看微视频、阅读拓展材料、参与在线讨论等,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还需考虑如何将预习与课堂教学有机衔接,实现无缝对接。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清晰的预习指导,及时跟进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性地给予反馈和指导。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合理规划预习时间,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文“保障宪法实施”为例,教师基于智慧教育平台设计如下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平台上观看关于宪法重要性的微视频,并阅读习近平关于宪法实施的重要论述。引导学生查阅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结构,了解宪法除序言外包含的四个章节及总条数。设置互动讨论区,让学生就“我国每年举行的两会全称是什么”、“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等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可以设计一个小型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身边人对宪法的认知程度,并在平台上分享调查结果。布置一项创意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份简单的宣传海报,介绍宪法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通过这些多元化的预习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宪法有初步认识,还能培养其信息收集、分析和表达的能力,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智慧教育平台支持下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的效果评估与优化策略
为了科学评估智慧教育平台支持下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的效果,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可以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完成情况、学习时长等量化指标。可以设计前测和后测,比较学生在预习前后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提升情况。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和教师对预习效果的主观感受和建议。还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评估预习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在实际评估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智慧教育平台进行课前预习后,对课程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预习流于形式,未能深入思考;有些预习任务设计不合理,难度过高或过低。个别学生因为网络条件限制,无法充分利用平台资源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优化预习任务设计,注重任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指导他们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改进平台功能,增加智能推荐、学习诊断等功能,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学习支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课前预习设计能力。完善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访问平台资源;建立激励机制,将预习表现纳入学生评价体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支持和监督学生的预习活动。通过这些优化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智慧教育平台支持下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基于平台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估和优化。智慧教育平台为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活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如教师能力、学生自主性、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从任务设计、能力培养、平台优化、教师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智慧教育平台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度融合的方式,开发更加适合学科特点的功能和资源,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充分发挥智慧教育平台的优势,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钟方璐. 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教学研究[D]. 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22.
[2]何子龙.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优化学生预习效果[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3):498-499.DOI:10.12253/j.issn.2096-3661. 2021.03.682.
[3]邵蒙蒙. 如何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4):958.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0.14.2129.
本文系:2023年湖北省电教馆课题名称: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课前预习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号:230205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