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创新思维解析
摘要:当前我国中学体育课程教育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改革推进速度尚不快捷等问题。顺应新课程改革趋势,建设更适宜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需求的课程目标、体系仍需要不断地深入,关于体育课程创新性问题的探讨也没有一刻停止过。为补齐教育短板,提升中学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和成效,充分发挥体育学科育人价值,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尝试对于“知识技能+立德树人渗透+能力素养提升”的教育创新思路做探讨分析,以促进知识、能力与素质在教学中的有机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创新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为了更好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体育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唯一的身体健康课程,在新的时代与课程教育背景下,探索并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和素质教育而言都十分重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了青少年体质健康在全面育人理念下的重要性,并且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要通过课程的创新来实现教育发展、学生发展,这意味着基础的教学方式亟待更新,需要从“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出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和综合素养。因此,探讨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体育创新,对于实现当前体育课程育人目标,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一、体育教学目标创新
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首先要从知识和技能目标开始,比如要求学生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掌握某一项运动的技术要领、训练方法,能够运用自如且保持长期的练习。这样的目标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而且在无形中也具备了一项运动特长。此外,处于安全考虑,教师还可以设计关于安全知识的目标,以使学生在运动中锻炼、训练或是参加比赛时能够多加注意,提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其次是教学目标,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来制定差异性目标,比如刚入学的初一学生应当在每节体育课中用10~15分钟左右的时间去练习体育中考的项目,提前为初三阶段的中考做准备,以更好地达到体育考试要求,告别传统体育课堂存在的“水课时”现象。
二、体育课堂导入创新
创新思维能够开拓教师在课堂中更多活动形式的设计和实现,教师要常常去通过记录教学过程的方式,以点评的方式去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多观察他人的授课过程,与同仁进行深入的探讨,在多元交流与思维碰撞中产生不寻常的思维结果,实现单向思维向多元思维的转变。导入环节作为一堂课的开始,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状态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要经常从实际学情和教学需求等角度进行思考,探索“寓教于乐”的导入方式,以使全体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正式的学习。比如根据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探究性的导入活动,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跳皮筋、扔沙包、踢毽子、拔河等,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在兼顾趣味性的同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在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必要条件之后,教师便要富有耐心地去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游戏与知识导入情境下,为学生指明接下来深入学习和技术练习的方向路径,明确要点,以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在逐渐改进中建立正确的技能模型。
三、体育教学过程创新
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知识传授、师生交流、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体现,该环节同样也集中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运动素养发展、立德树人目标达成的课程育人理念。创新作为体育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应当充分意识到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性,要在不断学习和创新教法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融合时新教育理念,在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比如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分散练习”的模式基础上,加入同步技术动作练习,教师边演示动作、边做讲解,学生同时也要跟着教师一起做动作,并表达自己对于动作要点的控制感受,这样教师才能够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意识与动作的协同下发现问题,加强针对性知道。再如,针对班级数十余人的指导工作,体育教师很多时候分身乏术,所以可以尝试引入辅助教学工具,比如利用手机、IPAD等信息终端为学生提供技术动作的3D解析,使之通过这些信息终端及时并深入地了解技术动作学习与练习的关键要点。再如,利用网络途径了解时新的训练方法和新式器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是否引入,结合课堂中的体育游戏,如标志盘接力拼字、横扫千军、猜拳仰卧起坐、折返跑接力比赛、齐心顶物等,使学生在优质的设施资源与寓教于乐的竞技游戏中收获丰富多元的体验,既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又确保学生的深度参与,达到体能锻炼和提升的目标。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体育创新思维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意味着必须要树立起先进的创新教育理念,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一定要具备对新信息的接受能力,主动地去发现和尝试利用新的方式方法,逐渐提升从多渠道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创造性教学的特征。
参考文献
[1]韩春梅. 诱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创新路径中应用意义[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24):93-94.
[2]易建军. 融合教育背景下创新初中体育课堂核心素养的实践过程[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7):104-105.
[3]樊海龙.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创新之研究[J]. 启迪与智慧(中),202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