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视角下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张彬
  
百家媒体号
2024年16期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40

摘要: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视角,公安院校要从以下方向进行更广更深层次的实战化教学改革:一是构建基于数字化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生态;二是构建多元协同群智决策的创新运行机制;三是构建校局企交流合作、科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四是构建基于“四跨”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组织方式;五是构建基于“师—生—机”三元结构的教学模式;六是构建以学习效果评价为基点的教学评价体系;七是构架以教师数字素养为标准的教师能力评价体系;八是构建以警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实战化,教学改革

一、构建基于数字化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生态

数字化智能时代,教育教学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有效的学习资源和最科学的学习路径。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跟踪、分析和预测,从而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数字化智能技术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可视化的数据展示、自适应的教学资源,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数字化智能时代的学习方式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在这一背景下,构建基于数字化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生态不仅是一项必然趋势,更是我们教育界必须面对的挑战。只有通过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生态,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推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ChatGPT介入教育生态后,必须思考当下的课程体系能否满足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需要?还要思考学生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才能有效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1]因此,重构适应智能时代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成为构建数字化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生态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要素。

二、构建多元协同群智决策的创新运行机制

H.Jaakkola等人指出:在教学中,人工智能至少以两种方式做出贡献 :一是教学的范围和内容,即需要什么样的教学; 二是教学过程,即对教学和教师工作的支持和改变。在教学范围内,我们必须考虑到AI 以及相关技术将取代一些任务,即不再需要教学;一些任务将发生巨大变化,即必须修改教学内容;与此同时,也将产生大量新的任务,即必须建立新的教学。[2]

三、构建校局企交流合作、科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强化人才支撑方面,要统筹布局一批数字领域学科专业点,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营造良好氛围方面,要推动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共同参与数字中国建设。[3]

校局企合作要以协同育人为中心理念;依托校内、校外两类实战训练平台;实现校局企三方联动合作、良性互动;在“协商、监督、评价、反馈”四位一体的框架原则指导下;通过共商培养方案、共抓思政育人、共抓课程育人、共抓实践育人、共谋成果转化等五项措施进行校局企合作协同育人。校局企协同育人过程中也要注重科产教深度融合,可以促进教育创新和产业发展,可以通过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从而推动数字化教育、在线教育、智慧教育等新形态的发展,并为产业提供更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四、构建基于“四跨”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组织方式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视角下的智慧教育时代,学生组织形式将打破传统的固定班级授课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能力水平,通过跨班级、跨学科、跨学校、跨时空等组织方式组建新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可以涉及到不同的班级或年级之间,涉及到不同的学科领域之间,涉及到不同的学校之间,涉及到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最终形成面向学习共同体或个人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这将更加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加有利于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培养和精准培养。

五、构建基于“师—生—机”三元结构的教学模式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化转型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Nambisan, 2019; George & Paul, 2020; Majchrzak, Markus, Wareham, 2016)。数字转型和人工智能必须齐头并进,以帮助实现繁荣的数字转型 (Wuest等人,2020)。因此,智能教育远不止布局最新的数字化智能技术。它是关于采用人工智能来支持教育教学,寻找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并重新考虑如何将社会影响嵌入到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中。

2019 年 10 月,NCCoE 发布了 NIST 内部报告 (NISTIR) 8269 草案,对抗性机器学习的分类法和术语,作为保护人工智能应用的一步,特别是对抗性机器学习 (AML),并以概念和术语的分类法为特色. 该 NISTIR 可以通过建立通用语言和对快速发展的反洗钱领域的理解,为评估和管理机器学习安全性的未来标准和最佳实践提供信息。

Husain等根据本杰明·布鲁姆的分类法和安德鲁·丘奇斯的数字布鲁姆分类法的启示,结合 Bloom 模型,使用 ICT 工具创建了数字在线作业,然后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和能力对学生进行评估,从而实现目标学习成果。

在构建的基于“师—生—机”三元结构的教学模式中,ChatGPT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教师的课程设计提供创意思路,协助检索和整理文献资料,生成完整的课程材料,如教学大纲、课程计划和阅读材料;可以能够很好地参与到教研备课中,给老师一个起步的计划,提供通识性和常态化的内容,帮助教师节省初始头脑风暴时间;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实时分享的平台,实时回答问题,为课堂活动提供想法、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丰富性,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内容和概念,成为教师的人工智能助教、课后导师或辩论陪练;可以参与到学生评估,生成作业测验和考试,帮助教师评估学生,观察学习进度;提供丰富的解释、方法、资讯、思路,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富有创意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很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了解自己的学习差距和需求,激励学习和提升自我等。“师—生—机”三元结构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将促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主”)教育理念向“教师主导、机器辅导、学生主体”(“双导一主”)教育理念转变。

六、构建以学习效果评价为基点的教学评价体系

Ganapathy, Krishnan等人提出将网络算法应用于教育资源数据的挖掘,为教学评价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比如采用Apriori算法对教学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年龄、性别、职称、学历等进行关联后逐步改进,分析教学评价结果与教师的潜在相关性,为教学评价决策提供支持。

目前,大多数教学评价体系都是从教师教的效果出发进行评价,即评价对象是教师教的效果,而作为评价者的学生则可能根本不了解或不明确教师教的效果到底怎么样,这就形成了以学评教的矛盾,其评价效度就大打折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构建以学习效果评价为基点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学习成果,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次,我们需要确定评价标准。以学习效果为基点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即既考察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最后,建立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多方合作。除了学校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外,还需要与教育部门、公安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相关单位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并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方法。

七、构建以教师数字素养为标准的教师能力评价体系

数字化智能时代将迫使教师角色转型。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智能机器可以取代教师教学中部分工作,比如知识传授、简单测评、机械练习等,但对教师能力将越来越高,教师教学重点将向能力培养、素养培育、心理干预等,师生与智能机器的人机交流互动能力至关重要。[4]

教育部关于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教科信函〔2022〕58号)给出了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包含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五等5个一级维度,每个一级维度下设二级维度和三级维度,共包括13个二级维度和33个三级维度。[5]

正如“第三空间学习”的创始人汤姆·胡珀(Tom Hooper)所指出的:“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相反,它将支持他们,并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老师”。换言之,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或催化下,过去由教师一人所身兼的学习组织者、教授者、指导者、评价者、学习促进者等多重角色身份,将会被有效分解[6]。 除命题性知识的教授者这一角色将逐步淡出外, 其他角色功能,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会逐步被更加专业的单一身份教师(或精于某几项专业的教师)

所承担,原有主要以学科划分教师的做法,包括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也将随之发生一些变革。 这对目前已有的教师管理、教师教育、教师发展模式,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因此,构建以教师数字素养为标准的教师能力评价体系将有助于教师面对新的技术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面对个人专业发展。

八、构建以警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

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人才,教师要积极占领两个“价值高地”:其一是人工智能伦理诚信建设。技术应该为人合理、合法地使用。教师要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注意伦理规范和学术诚信的问题;要向学生明确用人工智能作弊和代考答题是失信行为;要引导学生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形成正确的智能教育价值观。其二是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7]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因此,思考和谋划教育教学的逻辑起点要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突破传统高阶思维的培养途径,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创新能力、批判能力等关键能力的提升。ChatGPT 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减负增效,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搜索就是学习”逐步转向“对话式学习”,并重点发展其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沟通(提问)能力、协作能力、审美、情商和品格等。

《美国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中四项核心内容之一的轴翻转,将“先知识后能力”反转为“先能力后知识”,即教育教学内容从原来的“知识第一,能力第二”反转为“能力第一,知识第二”。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更加强调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内容设置。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中,以警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生能力将会称为未来学生面向社会服务公安的核心能力,也将成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九、结语

因此,我们要坦然接受并合理利用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逐步推进公安院校教育教学生态转变,促进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加速考核评价体系转变。通过构建基于数字化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生态,构建多元协同群智决策的创新运行机制,构建校局企交流合作、科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基于“四跨”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组织方式,构建基于“师—生—机”三元结构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习效果评价为基点的教学评价体系,构架以教师数字素养为标准的教师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以警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制定针对数据“黑箱”的信息安全及伦理制度等措施,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更广更深层次的实战化教学改革,实现公安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洪宇,李宇阳.ChatGPT对教育生态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04):102-112.

[2]H. Jaakkola, J. Henno, A. Laht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ducation[J]. Trends in Applied Sciences Research,2020,15(2):16-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R/OL].(20123-02-27)[2023-03-24].http://www.gov.cn/zhengce/2023-02/27/content_5743484.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专家谈: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研究 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R/OL].(2022-03-08)[2023-03-15].http://www.cac.gov.cn/2022-03/08/c_1648363726040578.htm.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R/OL].(2022-11-30)[2023-03-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302/t20230214_1044634.html.

[6]祝智庭,魏非.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师发展创新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7(9):21-28.

[7]张绒.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关于 ChatGPT 的专访[J].电化教育研究,2023,44(2):5-14.

本文系2023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公安工作现代化背景下‘价值引领—实战导向—项目驱动—案例融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彬,广东警官学院教务处教研科科长,高教研究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教师专业发展。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