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创新.探索
——小学德育“互助共生”高效课堂的构建
摘要:目前,校园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其中的德育教育工作,更是需要从多样化的角度着手,才能够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本文也以“互助共生”为核心,探讨小学德育高效课堂的具体构建策略。希望能够找准全新的方向,从而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为小学生的后续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德育;“互助共生”;高效课堂;数学
前言:在小学校园教学工作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互助共生”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指的就是,让学生在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阶段,走上全面的成长之路。而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核心所在。因此,作为教师也需要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找到创新的教育工作实施模式,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发挥出德育教育的独有优势,以此保证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德育的魅力,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一、大胆放手,尊重学生地位
在小学校园的课堂教育工作开展和实施过程中,“互助共生”这样的德育教育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做好教师的引路人角色,真正地把课堂的话语权归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全新的德育教育工作实施模式。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在不断创新的阶段,打造具有独特性的教育模式,以此引导学生深刻了解德育知识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教育的水平。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刚刚学习简单的数学内容,所以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融入德育的相关知识点,从而让学生在接受智育的同时,提高道德水平。以“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为例,作为教师就需要深刻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很多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知道1+1=2,并且记住了这个算式,但是并不明白为什么1+1=2。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对数学教学方案进行设计时,就可以融入德育的内容,以“保护水资源”为例,结合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意识,告知学生水资源的重要性,并且把生活中常见水资源浪费的形式引入其中,如,在洗脸时一直让水龙头放水,在生活中做游戏时互相泼水等,都是导致水资源浪费的行为。这些行为虽然看似浪费的水资源很少,但是每次浪费一滴水,相加后就会变成一升水。这也是1+1=2的道理。通过这样的方法渗透,既能够把节约的意识渗透给学生,也能够让学生遵守良好的用水习惯,并且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这样的德育课堂具有高效性,也能够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及德育教育的意义,从而真正地达到“互助共生”的效果[1]。
二、自由交流,挖掘德育内涵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在“互助共生”的原则下,坚持以民主、开放、自由为核心,真正地让课堂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习“认识钟表”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钟表代表着什么?我们生活中在什么时间里,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钟表?钟表上的时针、秒针、分针都意味着什么?每一个学生都会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认为钟表就是家里的一个装饰品,还有些学生认为钟表会告诉我们上学的时间、吃饭的时间。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当前的理解和认知,引出时间的重要性。时间在不断地流逝,我们也在持续性地成长,而在这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收获有哪些?我们的成绩有哪些?我们是否应该合理利用时间,创造出最大的人生价值?这些问题都值得小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也能够引入德育教育的内容。虽然“认识钟表”只是一节简单的数学课,但是我们生命中不断流逝的时间,值得我们每个人珍惜和好好利用。这样的数学课堂就能够得到升华,也能够在德育教育的支持下,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也能够在学生共同讨论的过程中,打造“互助共生”的课堂教育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知识学习效果[2]。
三、深化互助,设计合作作业
打造“互助共生”的课堂教育环境,除了要深化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效果之外,也需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互助意识,学习相关知识内容,并且能够在彼此身上学到优点转化为己用。这样的课堂才能够通过学生之间的齐心协力、团结互助,完成教育的最终目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以作业的设计,实现互助的有效深化。
例如:在讲解“认识图形”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成长现状,把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根据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喜好,以及天赋等,分成不同的小组,秉承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让学生共同完成认识图形的相关作业。如,每一个小组内部的学生都找到50个不同的图形,并说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加以总结,最终以小组为单位,把图形的类型进行划分。这样的形式就能够让学生在彼此互助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的作业任务。在合作阶段,教师也需要渗透德育的内容,一个人的力量非常小,但是彼此互相协作,相信自己的同伴,那么大家的力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一个人收集50个图形非常困难,但是大家集思广益,就能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这样就能够实现“互助共生”课堂的升华,也能够使数学教育工作在德育融合的过程中得到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3]。
结论: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小学校园教学工作开展和实施过程中,德育教育工作一直以来受到忽视,这样的现象也导致小学阶段的教学仅仅关注智育,而忽略了学生素质培养的意义,这也不符合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因此,本文结合以上内容,从多样化的视角,探索小学德育的“互助共生”高效课堂构建方法。希望能够创新课堂教育模式,提高课堂教育水平,以此让学生在共同帮助、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真正地提高道德品质,树立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隋淑华.生生互助:让德育目标落地——班级管理的德育模式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4,(09):96-98.
[2]张俊.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体育世界,2023,(08):107-109.
[3]张蕾.寓德于教,以教促德——在小学劳技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研究[J].亚太教育,2019,(1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