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基于黄炎培育人观的中高职一体化学生创业胜任力提升研究

关春燕 楼晓阳
  
百家媒体号
2024年13期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义乌 32200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职教育作为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提升学生创业胜任力,以适应新的生产力要求,其中中高职一体化学生是高职生源重要组成部分,但该类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文化基础薄弱等现象较为普遍。黄炎培育人观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本文以黄炎培育人观为基础,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高职一体化学生创业胜任力提升的路径,旨在为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改革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黄炎培育人观、高职教育、创业胜任力

一、新质生产力与高职教育的关联性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生产力形态,强调创新驱动、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作用[1]。它不仅要求劳动力具备基础的操作技能,更要求他们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具备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在数字经济和知识经济日益成为主导的时代,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不仅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意味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链的升级[2]。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而在高职学生中,大多数中高职一体化学生文化成绩较弱,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上常常表现出动力不足的情况。如何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提升该类学生群体的创业胜任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了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在创业教育中,如何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环节强化该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当前高职教育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黄炎培育人观与中高职一体化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关联

(一)黄炎培育人观的核心思想

黄炎培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黄炎培育人观的核心在于“三结合”,即“手脑结合”“工学结合”“知行结合”。“手脑结合”强调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也要进行理论思考,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工学结合”主张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应变能力。“知行结合”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有机统一,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检验和应用所学知识。黄炎培育人观强调教育要培养“全人”,即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他们人格、道德、创新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黄炎认为,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其具备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黄炎培的育人观不仅仅适用于传统的职业教育,更对当今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贯彻黄炎培的育人观,中高职一体化学生能够在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个人与社会之间找到平衡,从而提高创业胜任力。

(二)创业胜任力的内涵

胜任力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从素质结构角度来看,它是个体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的总称,直接影响个体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Chandler和Hanks于1994年将胜任力概念引入创业研究并提出了创业胜任力概念。创业胜任力是创业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经由创业过程展现出来的,是创业者识别并捕捉商机、将创业项目付诸实践所必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总称,它被很多研究者视为创业的核心能力,会随着创业者对市场的熟悉程度提高而增强。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创业胜任力不仅包括基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还包括创新思维、市场洞察力、风险承受能力以及管理和领导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成功创业,还能提升他们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创业胜任力具备较强的动态性,它随着市场环境和技术进步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因此,高职教育应为学生提供动态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创业过程中能够迅速适应并利用新质生产力的优势。

(三)黄炎培育人观与中高职一体化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契合性

黄炎培育人观的“全人”教育理念,即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与创业胜任力的要求高度契合。成功的创业者不仅需要专业技能,还需要坚韧的品格、广泛的社会视野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些素质的培养,有助于中高职一体化学生在创业中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黄炎培育人观中特别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这为中高职一体化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创业过程中,企业家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帮助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基于黄炎培育人观的高职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不仅有理论基础,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三、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高职一体化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挑战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高职一体化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和技术的快速更新。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知识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这要求创业者具备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需要不断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二是市场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变,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能力,能够在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三是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创业不仅仅依赖于物质资源,还需要整合各种无形资源,如信息、知识和网络资源,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实现创业的成功。

四、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提升中高职一体化学生创业胜任力的路径

(一)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学生创业胜任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工作流程和典型岗位工作任务,模块化设计课程,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推行“双师型”教学,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确保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生产需求紧密结合。同时,通过企业实习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技能和应变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此外,校企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创业梦想。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业成功的关键,高职院校应进一步优化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设置创新课程、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以及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引入项目式教学、情境教学等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等平台,给予学生自由探索和创造的机会,服务学生持续开展创新实践。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企业家的讲座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从实际创业案例中学习创新方法和策略。

(三)深化创业教育,提升市场敏感度

高职院校应不断推进创业教育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学生投身自主创业实践,或引导学生加入创业导师真实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实战中了解市场需求、培养市场敏锐度。通过模拟创业训练、案例教学、行业调研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创业过程中必备的市场分析和决策能力。引导学生持续关注行业动态、技术革新以及消费者趋势,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工具预测未来市场走向。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业竞赛,使学生在实践中磨炼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团队建设,提升协作能力

创业不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团队协作的成果。高职院校应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小组创业项目、团队创业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创业协作中提升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依托班级、社团等平台,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团队建设活动,如团队建设任务、户外拓展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促进团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结论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高职一体化学生提升创业胜任力是应对未来挑战的必然要求。黄炎培育人观为高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模式、深化创业教育、注重团队建设和构建创业支持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中高职一体化学生的创业胜任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生产力需求,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帆.“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逻辑、多维内涵及时代意义[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3(6).

[2]潘建屯,陶泓伶.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的三重维度[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

基金项目: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黄炎培育人观视域下新时代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研究成果(编号:ZJS2024YB04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