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
摘 要:针对当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知识与价值割裂、教师思政意识淡薄、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探索构建了该课程的思政教学模式。该模式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分别从确立价值引领的目标体系、构建内容协同的知识体系、打造多元体验的方法体系、强化协同育人的评价体系出发,以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未来幼儿教师。
关键词:“三全育人”理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
引言
学前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新时代背景下更需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然而,传统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价值观念和育人意识的有效引导,难以适应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将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阐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并最终转化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问题分析
(一)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思政教育融入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主要侧重于向学生传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社会性发展特点等客观知识,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教师较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师风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未能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导致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较为单一。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但对于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用科学的理念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这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价值”的倾向,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也不利于学生未来在教育工作中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部分教师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
“三全育人”理念下,部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成为制约课程思政目标实现的关键瓶颈。这些教师对自身角色缺乏“课程思政”的深度认知,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割裂开来,思政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号式宣讲,未能深入学生认知。这种“为了思政而思政”的片面做法,导致课程内容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最终落入思政教育的“形式化”陷阱。
(三)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对学生思政素养的考察力度不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软肋”恰恰体现在对学生隐性素养考察的“硬伤”上。现行的考核评价机制往往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估,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思政意识、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缺乏敏感度和有效评价手段。这就好比用一把衡量知识的“尺子”去丈量学生思政素养的“广度”,最终得到的只能是“片面的数据”而非“完整的画像”。倘若考核评价体系无法有效识别和评价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那么“三全育人”的理念就难以真正落到实处,课程思政也会陷入“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的窠臼。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
(一)构建“目标导向、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体系
构建“目标导向、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体系,是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关键,其精髓在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双螺旋式上升结构。“目标导向”是内螺旋,要求以学生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为目标,构建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递进式教学目标体系,强调学以致用,为未来走向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基础;“价值引领”是外螺旋,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最终内化为自身的专业素养,实现从“知识”到“德性”的升华。这种双螺旋式上升结构,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实现全面发展。
以“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幼儿期是言语发展的关键期”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计出一个“假如幼儿不爱说话”的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扮演幼儿园老师,设身处地地思考如何帮助沉默寡言的幼儿主动交流。在学生们提出各种建议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这些方法背后的理论依据,将“最近发展区”“社会文化理论”等知识点与情景模拟相结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接着,教师可以将讨论上升到价值引领层面,引导学生思考:“你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应该如何看待幼儿的言语发展?如何帮助每一个幼儿呢?”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让其明确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与社会责任,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二)构建“内容协同、价值渗透”的教学内容体系
“内容协同、价值渗透”的教学内容体系强调将思政元素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内容进行深度融合,而非简单地叠加或拼凑。其构建应以“儿童观”为核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规范等融入课程的知识体系、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全过程。这要求既要挖掘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又要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最终目标是构建一种相互嵌入、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政教育,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师德,最终成长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优秀幼儿教师。
以“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抓住“幼儿期是双语学习的敏感期”这一知识点,引入有关“中文热”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询问学生:“面对全球“中文热”的趋势,我们未来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在幼儿阶段进行中文启蒙,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和运用中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这个问题一出,就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此时,教师便可以抓住时机,将学生们的建议与课程中的专业知识点结合,如“语言习得的环境因素”“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等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将课堂讨论延伸到课后,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三)构建“方法多元、价值体验”的教学方法体系
“方法多元、价值体验”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是撬动“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支点,其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深度体验中实现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该体系强调摒弃单一的知识灌输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设计的全过程,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主体,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儿童发展规律的理解,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最终实现从知识积累到价值升华的飞跃。
以“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知识点时,可以设计一个“情绪小剧场”的角色扮演教学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分组演绎“愤怒的幼儿”“害羞的幼儿”“快乐的幼儿”等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幼儿,并鼓励他们在表演结束后反思:“如果你是这些幼儿的老师,你会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和调节情绪?”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特点的理解,让学生们设身处地地体会幼儿教师的责任,激发他们对未来职业的热爱和对幼儿的爱心,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四)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教学评价体系
“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有效性的“试金石”。该体系强调打破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单一评价”的局限,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实践基地为依托的多元评价主体互动平台。这种多元主体的协同评价,不仅能够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更能促进学生、教师、实践基地之间的深度互动,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
以“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我是观察员”的实践性作业。学生们在完成作业时可以组成小组,走进幼儿园,观察幼儿们在游戏、生活等情境中的自我意识表现,并用图文记录的方式形成观察报告。在教师对学生们的实践进行评价时,不仅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还可以邀请幼儿园的资深教师参与评价,这些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观察报告进行点评,肯定学生们的观察力和思考深度,同时也可以指出学生在观察方法、记录方式、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如建议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幼儿。这种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有更直观、深入地理解,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自身,促进高职院校与幼儿园的协同育人,为学生未来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结束语
本研究基于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通过深入挖掘《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各个环节,期望构建一种能够真正触达学生心灵、引发其思考和共鸣的教学模式。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儿童发展规律,更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价值观,为未来走向幼教岗位、成为“大先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红梅,张丽敏,姜凝.“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思政“三三三”教学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10):109-111
[2]黄一雯.基于“云班课+SPOC”的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为例[J].办公自动化, 2022, 27(10):34-36
[3]张阿赛.基于“三全育人”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师,2022(26):6-8
[4]邓伟,乔庆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J].科学咨询,2022(15):182-184
本文系:云南开放大学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2 年度校级“大思政”专项研究课题《“三全育人”背景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究》(编号:22DSZ2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