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文化引领、数智赋能、技艺融合、四维育人”的应用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建设路径研究

薛果 吴奕非
  
百家媒体号
2024年17期
湖北商贸学院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社会对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特色品牌专业的建设成为培养应用型高校优质学生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探讨“文化引领、数智赋能、技艺融合、四维育人”的特色专业建设模式,以提高应用型高校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强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分析当前应用型高校设计类专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技艺融合、四维育人”为核心的建设模式,并以湖北商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建设为案例,阐述其实施路径以及相关教学方法体系的应用。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建设;四维育人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兴盛,智能AI技术迭代更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已经逐渐拓展成为一个多学科融合、应用性和实操性更强的艺术设计重点专业。本研究旨在探索一条符合应用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化建设的路径,以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满足社会市场需求。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应用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现状与挑战,探索符合该专业特点的特色建设路径。研究目的在于明确特色建设的核心要素,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的专业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需求,推动专业建设的健持续康发展。

二、应用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技能轻人文,文化价值引领不足,设计情怀需强化

应用型高校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品设计任务,但作品呈现出文化内涵不足,艺术和商业价值低,技术与美学、历史文化融合度不高等问题,缺乏核心文化价值引领。

(二)重课堂轻市场,校企协同育人不持续稳定,实践需强化

设计教育偏重于课堂内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相关校企合作的深入性、持续性与稳定性不够,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市场,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重设计轻双创,持续成长动力不强,自我驱动能力需强化

创新创业教育和设计类专业融合度不高,学生能力维度培养不全面,个人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未来发展空间受限。

(四)重通用性轻特色,专业辨识度低,品牌内涵需强化

应用型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大多根据国标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但是很难形成自身特色,导致学生个性化标签不明显,专业建设特色目标不明确,无法形成一流专业的品牌效应。

三、基于“文化引领、数智赋能、技艺融合、四维育人”理念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建设路径研究。

(一)提出“文化引领、数智赋能、技艺融合、四维育人”的实施路径。

在日常教学确立“文化引领”的育人理念。通过社会活动、设计工作坊、团学活动、暑期实践等多个途径,系统、持续、深入的开展文化教育。让学生增强文化底蕴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并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优秀文化的承与弘扬。立足视觉传达设计学科背景,对应用型高校数智赋能时代下的学生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提升手绘表达能力和传统软件操作能力的同时,密切关注AI技术的发展。广泛开展各类创意工作坊,提升学生数字化、智能化软件的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技术”与“艺术”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软件操作能力、设计审美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的综合育人模式,体现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结合,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变换的适应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实施专创融合育人新思路,贯穿“七个一”育人新路径,强化专业品牌建设

“一专业一特色”每个专业,可确立一个专业特色点。以湖北商贸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确立文创设计为该专业特色核心,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价值,将其融入专业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形成具有鲜明文创设计特色的专业文化氛围,提升专业的独特性和品牌化,促进教学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一班一导师”,每个专业班级都配备一名专业班主任,由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化、个性化的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专业品牌化建设。

“一课一创新”要求每位老师形成自己的教学创新设计,融入文化和数智元素,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教师探索混合式、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优化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湖北商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连续获得两届高校教学创新大赛省赛一等奖,并在 2023 年获全国三等奖,是湖北省应用型高校唯一获奖团队。

“一技一工坊”,开展以技艺、软件等为主题的工坊活动,如数字艺术创作、AIGC工作坊、3D打印技术应用等。通过工坊形式,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各种数智技术技能,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一期一实训”,每个学期安排一次以上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实训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并积极与地区博物馆合作,开展专题性展览和教育活动。例如,与湖北省博物馆举办“荆楚文明探索”专题展览,与艺术博物馆联合开展“长江文化与现代艺术”专题讲座等,以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创设计实践教学资源,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

“一季一展览”,每个季节都举办一次主题展览,展示学院或学生的优秀作品、研究成果等,为师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同时增强学院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底蕴。

“一人一品牌”,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打造自己的品牌。要求教师在科研、教学、课程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形成个人特色的科研品牌、教学品牌、课程品牌;学生则要在创新、创业等方面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打造创新品牌、创业品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湖北商贸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立足于专业学科背景和新时代下艺术设计需求的变革趋势,聚焦文创设计。通过改革,该专业获评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专业获批省级一流课程3门,国家教育部课题2项,其他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20余项。连续三年承办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教育厅等单位组织的“湖北省大学生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复赛,承办2022 米兰(B 类)湖北赛区评审工作、2023年第八届湖北美术节艺术设计展,并在2022 华釜青年奖创意讲、2022 全球化设计大奖、中国(国际)动漫青年圆桌论坛作主题发言分享教学成果。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对应用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建设路径的深入探讨,明确了“文化引领、数智赋能、技艺融合、四维育人”模式 在专业特色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强调了传统技艺、现代智能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应用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应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实施路径,探索传统文化、新兴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开展视觉传达专业特色品牌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晗.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大观,2022(7):24-26.

[2]向桂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觉传达专业“场景设计”课程体系探索[J].美与时代(上),2021(12):120-122.

[3]张燕,史政海.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途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3,9(14):13-16.DOI:10.19980/j.CN23-1593/G4.

[4]朴洪林,崔发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技艺融合教学模式探析[J].大观,2021(09):128-129.

[5]余世浩,李猜,张琳琅.应用型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2(27):37-40.

注:本文系2022年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度决策咨询调研项目专项重点课题“基于‘技艺融合、四维育人’的应用型高校特色设计类专业建设”(2022XB43)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