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在幼儿园中班食育活动中的运用与探索研究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自然界的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规律,蕴含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在现代教育中,食育作为培养幼儿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重视。两者的有机融合值得幼儿园教师加以探索,本文将围绕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在幼儿园中班食育活动中的运用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幼儿园中班;食育活动
引言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幼儿园中班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将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融入食育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健康饮食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教育价值
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内涵深厚。它紧密结合季节更替,每个节气都有对应的特色食物。如立春吃春饼,象征着迎接新的开始;冬至吃饺子,寓意着温暖与团圆。其特点鲜明,季节性强,人们会根据节气的变化选择相应的食材和烹饪方式。春季多吃绿色蔬菜,顺应阳气升发;冬季则以温热滋补食物为主,抵御寒冷。同时,具有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人们会根据当地的物产和气候条件,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美食,这种文化的教育价值不可小觑。节气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其融入幼儿园中班食育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从小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让幼儿在了解自然规律的过程中,认识到季节与食物的关系。通过品尝节气美食,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幼儿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根据节气选择合适的食物,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二、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在幼儿园中班食育活动中的运用
1.创设良好活动环境
良好的活动环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对此,幼儿园教师应该精心创设与节气饮食文化相关的环境,让幼儿身临其境的体验学习。设立专门的“节气饮食文化”主题墙饰,利用生动的图片、手绘插画和幼儿作品展示每个节气的特色食材、传统食品及其背后的文化故事。比如在立春主题墙上,可以张贴春饼的诱人图片,旁边附上关于立春吃春饼习俗的小故事,让幼儿在欣赏图片的同时,了解到节气背后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在区域角设置烹饪体验区,摆放小案板、塑料刀具、面团等简单的厨具和食材,让幼儿仿佛置身于一个小小的厨房中。在这里,他们可以尝试制作简单的节气美食,亲身体验节气饮食文化的乐趣。随着节气的更迭,教室的装饰也应相应变化。例如,在春季的节气里,可以用绿色和花朵的元素装饰教室,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氛围;在秋季的节气里,则可以用黄色和落叶的元素来布置,让孩子们感受到秋天的丰收和凉意。
2.营造特定活动氛围
在中班食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搜集并讲述与节气相关的民间故事,比如“清明”节气的扫墓祭祖习俗、“冬至”节气的吃饺子传统等。同时,播放与节气相契合的背景音乐,如春雨绵绵的轻音乐、秋风萧瑟的古筝曲等,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节气的文化内涵,在音乐中体验节气的氛围。组织幼儿一起参与节气美食的制作也是营造浓厚氛围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冬至组织幼儿一起包饺子,让他们帮忙擀面皮、放馅料、捏饺子,体验制作传统美食的乐趣。在清明,带领幼儿制作青团,一起采摘艾草、清洗、榨汁,然后将艾草汁和糯米粉混合,制作出美味的青团。除此之外,幼儿园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的作用,将食育活动搬到课堂外。布置与节气相关的家园配合亲子活动的方式能够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引导幼儿在家庭中也能感受到节气的氛围。联合社区,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节气饮食文化节,举办节气主题展览,让孩子们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感受节气饮食文化的魅力。通过家庭参与和社区联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共同促进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
3.发挥教师主体角色
幼儿园教师在食育活动中扮演着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作为引导者,教师要激发幼儿对节气饮食文化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例如,在介绍夏至的节气美食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夏天有哪些好吃的食物呢?”引导幼儿思考,然后引出夏至吃面的话题。作为组织者,教师要精心策划活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从准备食材和工具,到安排活动流程,都需要教师细心考虑。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实际表现,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长。同时,教师要不断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食育活动。
4.饮食文化与营养知识深度融合
在幼儿园中班的食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将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与营养知识深度融合,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讲解食材的营养成分、食用方法以及对身体的好处,引导幼儿形成科学的饮食观念。例如,在介绍夏季的绿豆汤时,教师会解释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解渴的功效,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炎热的天气里通过合理饮食来保持身体健康。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营养知识,教师可以设计多种互动体验环节。比如,在幼儿亲自制作食物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讲解每一步操作的注意事项,引导幼儿关注食物的卫生和营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融入幼儿园中班的食育活动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幼儿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有效的的运用策略,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营造出特定的食育氛围,将饮食文化与营养知识深度融合,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易伶玲. 依托二十四节气开发幼儿园食育课程探析[J]. 新班主任, 2024,(11): 5-6.
[2]税远梅. 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食育课程的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22.
本文系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教育科研2024年度小课题《品味自然节律——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在幼儿园中班食育活动中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24BLXKT060)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