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研究
摘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讲好思想政治课程关键在教师,只有积极促进、切实保障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作用。”这迫切需要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为了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优化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成为新时代推动思政课发展的必然要求。鉴于此,本研究从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素养、知识技能素养三大维度出发,通过了解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促使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可得以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
一、 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概述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随着新课改深入推进,高中思政课被赋予了新的期待与要求,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也应在专业素养方面实现新突破,才能更好地应对新课改中的新挑战。
“教师要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在心理和行为品质上必须具备的条件”[2],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在当前学界缺乏统一的界定,在把握教师专业素养本质和分析学者们对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理解的基础上,笔者将这一概念理解为:高中思政课教师在学习、工作中不断形成的,并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专业综合品质。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特有属性,本文将从三个维度出发考察高中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即思想政治素养、师德品质素养、知识技能素养。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的必要条件,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因素,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体现,也是现实新课改的要求。
二、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新课改对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及与同行的访谈,尤其是近些年山西省思想政治新教材使用以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从思想政治素养、师德品质素养、知识技能素养三大维度展开分析,力求所得结论能对现状真实反映。
(一)高中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要培养学生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有志青年。这要求高中思政课教师把学科相关的政治理论讲清楚、讲透彻,把信念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学生增强制度自信;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思政课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于知识本身学习及成绩方面,而忽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本学科教学对于学生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也有一些思政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不过关,缺乏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忽视自己的对学生价值建构的重要角度,忽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价值引领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人的塑造。
(二)高中思政课教师师德品质素养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高中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品质素养表现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思政学科的热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和坚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等精神品质[3]。这些精神品质展示了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情怀,是促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发现思政课教师面临所带学科地位较弱甚至边缘化的现状,思政课教师充满热情的教学态度却难以带给教师们更多的获得感和较高的尊严感,最终导致一部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提升缺乏激情、缺乏内部动力,虽然能够展现出对学生的饱满热情和尊重,却逐渐丧失对学科教学的目标和教育理想的追求,自我发展内驱力缺失。
(三)高中思政课教师知识技能素养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教师教学中发挥基础作用的是知识技能素养。新教材在山西省实施以来,一线教师几乎都能感觉到新教材的使用带来的“转换的阵痛”,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知识技能素养欠缺不足以应对新教材改革的变化和发展发展。具体表现做如下分析:
1.思政课教师学科知识结构不合理。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新内容,这也透露了思政课教师学科知识结构存在短板。新增必修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理论素养才能跟随历史进程,讲好要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同时,思政学科具有时效性要求教师紧跟时代的创新成果,对于党和国家的新要求及时把握并补充进教材。教学实践中笔者明显感受到理论素养不足,对新教材的模块主线把握不准确,对课本研究不透彻,一直停留在讲准新教材的阶段,并且教师钻研新教材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而了解和把握学科前沿知识的时间就很少。
2.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不足以适应新教材的发展。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思政课教师使用新教材教学比较突出的能力问题表现为以下两方面:首先是对新教材的挖掘不足。新教材中的各个栏目包含贴切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拓展性资源、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的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挖掘各栏目的内容,充分利用。但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焦点放在课本正文上,使得新教材重要栏目没有有效发挥出引导学生思维和能力培养的作用。同时,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常常会坠入新旧教材对比中,不自觉的把旧教材的知识补充进新教材教学中。例如新教材经济模块关于微观经济学内容做补充。其次是组织活动型课程的能力有限。新教材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组织活动型课程。但思政教师们还处于对新教材的探索阶段,尚未实现从“讲准新教材”到“讲好新教材”的阶段性过渡,所以对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运用自如,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探究的方法尚未广泛及深入开展。
三、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主要路径
针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要求,以及当前部分思政课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呈现出来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有所作为,必须调动教师自身的主动性,教师自身思想意识的提升是其优化专业素养的关键动因,以下笔者从教师专业素养的三个维度具体提出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的路径。
(一)思政教师要明确政治信仰,增强学生政治认同
有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首要标准,好老师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4]。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决定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担当着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引领学生品德发展的重任。作为高中思政课教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首先必须坚定思政教师的政治认同,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引导高中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把握好时代主旋律。
(二)思政课教师要建设崇高师德,做好学生引路人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5]。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有崇高的师德修养,才可能把优秀的思想传授给学生,用高尚品德感染人。
首先要秉承以德立身、为人师表的教书育人理念。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以德立身,增强自身道德感召力,使学生也将优良的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其次要热爱教师职业,增强职业认同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发自内心的热爱教师职业,才能激发自我发展内驱力,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互相成就,增强获得感和尊严感。 最后真诚对待学生、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成为不了好老师,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和信任的[6]。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更应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做到关爱学生,走近学生,充分掌握学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坦诚与信任之心对待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把真善美的理念播种在学生的心间。
(三)扎实专业知识素养,提高教学技能水平
1.教师要努力钻研,夯实专业知识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育知识、通识知识四个方面的要求[7]。高中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四位一体,熟练掌握才能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要深刻理解教育知识。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对教育的本质、功能、心理学知识能够深刻理解,掌握中学教育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并能结合不同实际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同频共振,培养符合当代发展的新学生。
其次学科知识要烂熟于心。思政课教师要胜任思政课新教材的教学,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政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伦理学、逻辑学、法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必须对学科知识烂熟于心、熟练运用;同时思政课有较强的时效性,要及时把党和国家关于思想政治前沿的理论成果装进自己的脑袋,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使思政课的教学有生机。
再次拓展教学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大多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之间的交流、学校的研修等方式中不断体验、感悟、总结、升华而来的,所以教师主要是在自我的教学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实践知识素养。
最后实现通识知识多元且广博。思想政治课涉及内容广泛,并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要教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多元且广博的通识知识,这样使得自己教学内容更丰富深刻,教学更有说服力,更重要的是教师丰富的知识恰恰是其塑造人格魅力的关键所在。
2.提升教学技能素养,打造优质课堂
针对前面所讲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教材的挖掘和教学方式的角度谈谈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
第一,教师加强合作协同,突破新教材的困惑。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教研力量、深度探讨和公开示范课的研究,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接准确重难点,让课堂有深度广度,探讨各栏目在教材编写中的意图并做出合理利用,具体如何使用及使用各栏目的方式,教师们在明确目标、学情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方法处理,实现高质量教学;最后新旧教材的过渡问题可以在近几年的高考方向中把握,平时的教学一定读懂课标要求,而不是肤浅了解,防止旧教材过度补充挤压新教材的实施空间。
第二,提高教学统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教学统整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理念的引导下,能够合理利用教学方法,创设更为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8]。可知教学统整能力包括课前对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研究能力、课中对教学方法选取的能力、课后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高中思政课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也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力求教学方法与时代要求、学生需求合上拍,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勇于探索,突破单一教学模式,敢于运用在学习培训中汲取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服务于学生和教学效果;也需要教师在课后要及时进行深度的教学反思,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才能持续地提高核心素质,将自己的终生学习观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体现出“大思政课”的特点[9]。思政课教师要审视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机智的过程,关注教学效果,分析预期与结果的差异,并从中发现问题和及时反思总结。注重将反思的经验所得,运用到下一次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课堂活动结束后,再次地进行教学反思,只有这样反复式的训练才能促进思政课教师教学统整能力实现螺旋式的上升。
四、 结语
决定事物发展的关键作用是内因,对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主要依靠思政课教师进行主动的自我建设。本文从思想政治素养、师德品质素养、知识技能素养三个维度出发对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进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望思政课教师们能够积极探索,勇于改变,做到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教书育人理想,实现铸魂育人目标。本文研究有所不足,欢迎各位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2]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4,(06):3-6.
[3]胡勤涌.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素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3):49-50.
[4]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Z].2018-01-20.
[6]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7] 季成伟.从《教师专业标准》看政治教师专业素养[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03):80-82.
[8] 张敏敏.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9] 赵佳雪.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