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医学美育中艺术教育的多维度融合策略与实践
【摘要】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提出更高素质要求的背景下,医学院校需将艺术教育全面融入医学美育教育的各个环节。旨在发挥艺术教育在培养情感和人文关怀、提升审美和创新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增强跨学科综合素养、培育医学人文精神的多维作用优化医学人才培养教育路径,为社会培养出既具备专业医学技能又拥有全面人文素质的高质量医学人才,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育教育;医学人才;人文素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与新机遇。艺术教育作为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个体的创造力、审美力和批判性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艺术教育与美育教育的辩证关系
艺术教育与美育教育相互补充且交融。艺术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教育的基础与核心,而美育教育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深远意义,二者共同为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文化进步作出贡献[1]。
二、艺术教育在医学美育教育中的作用
2. 1培养情感和人文关怀
在深入的艺术欣赏和积极的创作实践中,医学生能够提升对他人情感的敏感性和理解力,这将促使其在医疗实践中展现出更为细致和周到的人文关怀[2]。
2. 2提高审美和创新能力
艺术教育的融入显著提升了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并有效激发其创新思维[3]。在与艺术的亲密接触中,医学生得以培养对美的敏感感知和创造性表达,这些能力在医疗实践中可以转化为更为细致入微且创新的诊疗方案。
2. 3增强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深入体验,引导医学生深刻领悟生命的内涵与价值,从而在医疗职业道路上树立崇高的道德标准和坚定的责任感。在艺术的熏陶下,医学生学会了从更宽广的视角看待对患者的照护,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重视患者的内心需求与生命尊严。这种教育方式促使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展现出更加专业且富有同情心的医疗服务,以高标准的职业操守和强烈的责任感,致力于患者健康和幸福感提升,充分发挥专业力量。
2.4培育医学人文精神
艺术教育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地传承并弘扬了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4]。在这一过程中,医学生不仅能够深入掌握专业医学知识,还能在人文关怀的熏陶下获得精神上的滋养。
三、艺术教育在医学美育教育中的实施途径
为确保艺术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与医学教育的整体目标相协调,并且能够形成一套系统化、结构化的实施策略,在实施过程前,应做好顶层设计;实施中,应有具体流程、方法和质量监控;完成后,有较完善的评估,以保障实施过程顺利完成。
3. 1 整合教育理念
将美育教育融入医学教育的核心理念中,确保艺术教育与医学教育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形成“医艺相融”的教育模式。艺术教育是医学人文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通过将艺术教育的元素和价值观与医学教育的科学原理和实践技能相融合,可以构建多维度的教育框架,这个框架既重视医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强调人文关怀和审美素养的重要性。“医艺相融”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专业技能、批判性思维、同理心以及创新能力。它鼓励医学生通过艺术的形式来探索和表达对生命、疾病和健康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提供了一种促进情感共鸣和自我反思的途径。
3. 2 构建课程体系
设计包含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完整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确保艺术教育全面覆盖医学生教育全过程。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应平衡必修与选修课程,确保艺术教育的普及性和选择性[4],建立由浅入深的立体化的课程组织结构,让医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接触不同层次的艺术教育内容,同时,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医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个性化发展。通过开设艺术教育相关课程,如艺术欣赏、艺术史、美学基础等,普及艺术知识,提升医学生的艺术素养;将艺术教育与医学专业课程相融合,通过案例分析、主题研讨等方式,让医学生理解艺术与医学的内在联系;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医学生参与艺术创作、表演、展览等活动,提升其艺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构建跨学科学习路径,促进艺术教育与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交流与互动。
四、结语
美育教育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审美教育视为一个持续的个人发展过程,它通过艺术教育的力量,激发学习者的内在潜能,丰富其精神世界,为医学生奠定了成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坚实基石。
参考文献
[1]汪宏,赵伶俐 . 政策视阈下中国学校美育百年嬗变[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1):161-170.
[2]赵占元 . 审美教育是大学生汲取知识、人生发展的精神动力——高校普及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思考[J]. 理论观察,2021(3):171-173.
[3]葛春先.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24):14-15.
[4]庾锐光,卫昊 .“新医科”背景下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教学路径思辨[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20(10):1128-1132.
【基金资助】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训练项目(S202410262003)
2023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普资助项目(KPZ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