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域性油画风景创作的现状与探索
摘要:作为艺术教育的工作者,以文化振兴,村貌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坚持艺术创新,以绘画形式守护地域文化特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展乡村风貌,显时代精神,践行乡村传统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油画风景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事关广大农民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建设美丽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此指出的明确方向。油画风景作为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油画风景创作相融合,地域性的乡村风貌通过艺术创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共同建设乡村绿水青山。
一、地域性油画风景创作的当前态势与探索进展
在当今社会,地域题材油画风景创作不仅作为艺术探索的重要领域,还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相连,共同推动农村文化的繁荣与经济的发展。通过油画这一艺术形式,地域的自然美景、人文风情得以生动展现,为乡村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同时也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艺术创作方面,地域题材油画风景创作正逐步走向成熟与多元化。艺术家们深入挖掘各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通过画笔将这些元素转化为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地域的多样性,还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艺术理念的更新,地域题材油画风景创作在表现手法、风格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油画风景创作与地域文化的结合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地域题材油画风景创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一方面,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为油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另一方面,油画作品作为文化产品,能够提升乡村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油画风景创作与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成为展现乡村新貌、传承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在油画风景创作中,陕西画家郭北平的作品聚焦于黄土高原的苍茫与厚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农民辛勤劳作的身影,传递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而宁夏画家王雪峰则以贺兰山的雄浑为背景,描绘出葡萄园里丰收的喜悦,以及当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油画不仅再现了乡村的自然美景,更深刻地挖掘了地域文化的内涵,让观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深刻变化。
除此之外,在位于四川省西部地区成都的南岸美村乡村生态博物馆,通过挖掘和传承川西林盘的建筑和景观特色,将原有农舍优化扩建为乡村生态博物馆。在博物馆的装饰和布展中,融入了多幅地域题材油画作品,这些作品以当地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为题材,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文化内涵,还提升了游客的观赏体验。同时,博物馆的建设也带动了周边乡村的经济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地域题材油画风景创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不仅促进了艺术创作的繁荣与发展,还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油画这一艺术形式,乡村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得以广泛传播和展示,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地域题材油画风景创作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这一领域将会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的可能性。
三、地域性油画风景创作在乡村振兴中的探索
油画风景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多重价值角色,它不仅是乡村古建筑文化的守护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复原古建筑的岁月痕迹,激活历史记忆;更是村貌蜕变的见证者,以色彩与光影展现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油画风景还促进了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地域特色与民俗风情融入画布,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这些作品多维度地记录了乡村的时代变迁与地域特色,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以白羽平为代表的是表现北国地域风景的画家,《榔树园》的静谧与深邃,《党家山》的巍峨与苍茫,《太行人家》的质朴与温情,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对大地深情凝视后,心灵与自然交响的璀璨火花。在白羽平的笔下,大地风景超越了物理空间的束缚,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客观再现,而是灵魂与自然的深刻对话,既充实饱满又空灵悠远,仿佛每一抹色彩、每一道线条都蕴含着生命最本真的呼唤。他不拘一格,勇于突破传统视觉的界限,追求的是那份直抵心灵深处的本体生命之舞,让观者在震撼之余,感受到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宁静与自由。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是对追求本体生命的张扬,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内涵,表现中国油画特有的个性特征和文化魅力,展现乡村新面貌。
再如马桦的《怒放》,通过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构图,展现了乡村花朵在春风中的勃勃生机,寓意着乡村振兴事业的繁荣兴旺;而李文的《天下黄河之南长滩》则以壮阔的黄河景观为背景,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些作品不仅是对乡村现实的真实反映,更是对地域文化深刻理解和创新表达的体现。
总结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地域性油画风景创作需紧密关注乡村动态,技法与表现虽随时代演进,但核心应坚守——即对乡村人文风俗与自然山水的深刻捕捉与尊重,确保艺术表达中乡村之魂的永恒延续。地域性油画风景,根植于深厚的地区文化土壤,巧妙融合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精髓,不仅彰显了艺术的文化魅力,更充分发挥了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与优势。通过艺术创作,激发公众尤其是艺术爱好者的参与热情,以油画为媒介展现乡村崭新面貌,弘扬新时代精神文明风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动力与艺术活力,促进了乡村的全面振兴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2
[2]肖洋,马云华.艺术乡建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对策[J].民族艺术研究,2022,35(04):129-136.DOI:10.14003/j.cnki.mzysyj.2022.04.14.
[3]董政宏.乡村振兴下地域性油画风景创作的发展现状研究——以徽州乡村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3,22(05):104-108.DOI:10.19329/j.cnki.1673-2928.2023.0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