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应用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支架式教学是在学习过程中提供适度的支撑,使学生能够逐步发展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架式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逐步搭建的过程,教师在其中扮演着支架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本文旨在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六年级;支架式教学;写作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建构式教学模式,备受关注。支架式教学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新的知识和技能。它具有立体性和暂时性、情境性和互动性、差异性和目的性等特点,被广泛认为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存在着学生动力不足、思路单一、乏味枯燥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广大一线教师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其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成为了备受关注和推崇的选择。
一、构建写作兴趣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潜能。这种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支架,为学生搭建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写作能力发展平台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在“家乡风俗”这一习作主题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课堂开始,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现不同地区的风俗特色的插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图片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他们对家乡风俗的兴趣和好奇心。随后,可以布置一项调查任务,鼓励学生采访家中长辈或邻里,了解家乡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第一手的信息,还能加深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情感联系。
资料收集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整理和筛选信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风俗最能代表家乡特色?这些风俗的由来是什么?它们对当地人的生活有何影响?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从表面现象深入到文化内涵的探讨。在写作阶段,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基本的结构框架,如介绍风俗-描述特点-阐述意义-个人感受,让学生在这个框架下发挥创意。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如给出一些描述性词语或句子示例,帮助他们突破表达障碍。
在修改环节,可以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互相阅读对方的作品,提出修改建议。这能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还能让他们从同伴的作品中获得启发。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优秀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其亮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为全班提供参考。最后,可以鼓励学生将修改后的作品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小册子,或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通过这种循序渐进、富有趣味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完成写作任务,还能在过程中逐步提升写作技能,培养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表达能力。
二、构建审题立意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审题立意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深入理解题目要求、准确把握写作方向的能力。这种方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递进的思考和分析活动,引导学生从表层文字逐步深入到题目的核心意图。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度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学会解析题目、提炼关键词、确定写作重点和角度。这种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写作针对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后续的写作过程奠定坚实基础。
在“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这一科幻主题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支架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印象深刻的科幻故事,让学生分享这些故事中的科技元素以及它们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这样的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理解科幻故事的基本要素。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习作要求,特别是关于“如果你的大脑可以直接从书上拷贝知识,如果你拥有一个背包飞行器,如果你用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恐龙时代”等假设性场景。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场景可能带来的有趣情节,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学生关注科技对人物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让故事既富有想象力又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构思故事框架,教师可以提供一个简单的故事结构模板,如“背景设定-冒险开始-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结局”,让学生在这个框架下发挥创意。对于构思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如“如果你能瞬间学会所有知识,你最想做什么?”“在恐龙时代,你最担心遇到什么危险?”这些问题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丰富故事内容。
在学生开始写作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互相分享故事梗概,让同学们提出建议,比如哪些地方可以加入更多科幻元素,或者如何让故事情节更加连贯。这种互动能让学生获得新的灵感,还能培养他们的批评性思维。最后,教师可以选取几个优秀的故事创意进行点评,指出其中巧妙运用科幻元素的地方,以及如何在奇特想象中保持一定的逻辑性,为全班提供参考和启发。通过这种循序渐进、互动丰富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完成一篇富有想象力的科幻习作,在过程中学会如何深入理解题目要求,培养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结束语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富有创意的学习环境。通过构建写作兴趣和审题立意的支架,教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还培养了他们深入思考、独立创作的能力。从“家乡风俗”到“插上科学的翅膀飞”的实践案例中,我们看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了从资料收集到创意构思的技能。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未来,我们期待支架式教学在更广泛的语文教学领域发挥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闫爱杰.支架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 2023(5).
[2]戴千花.浅谈"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中的应用[J].新智慧, 2023(13):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