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数据安全问题探讨及应用研究

刘元
  
百家媒体号
2024年25期
宁波均联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15048

摘要:伴随联网车辆的加速增长、连接能力的持续升级、路测网络设施的不断增加,车联网数据安全风险亟需关注。本文探讨了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数据安全问题,包括数据隐私、数据完整性、数据可用性等方面,并对相关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 数据安全 应用

引言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车、路、人、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的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如提高交通安全、提升出行效率、改善驾驶体验等。然而,智能网联汽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数据安全问题,如数据泄露、数据篡改、数据滥用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用户的个人隐私和安全,还可能导致车辆失控、交通事故等严重后果。因此,探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数据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智能网联汽车定义

智能网联汽车是借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达成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以及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其目的在于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与自动驾驶能力,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进而提高交通效率、改善汽车驾乘感受,并为用户提供智能、舒适、安全、节能、高效的综合服务。

智能网联汽车具有智能化、互联化、服务化和安全性等特点。其中,智能化可实现车辆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包含自动驾驶、自动泊车、智能导航等功能;互联化将车辆与互联网相连,促成车辆间、车辆与基础设施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服务化不仅提供车辆基本功能,还涵盖各种增值服务,例如车辆远程监控、故障诊断、保险理赔等;而安全性则通过实时监测车辆运行状态与环境信息,及时察觉并处理潜在安全隐患,以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1]。

2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概况

智能网联汽车以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为载体,支撑路-网-车-云之间的信息交互、共享、环境感知、智能决策与协调控制,从而提升城市道路的高效、安全和智能化。目前,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状况如下。

2.1 全球车联网生态不断丰富完善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成为大量新车标配,网联汽车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以自动紧急制动(ABE)、车道偏离警告(LDW)、车道保持辅助(LKA)等代表的辅助驾驶已经成熟,大众、丰田、广汽等智能汽车实现了全系统智能标配。ADAS与网联化融合成为发展趋势,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LTE-V2X)功能正收到汽车厂商的高度关注,广汽、上汽、一汽均发布搭载基于车联网实现前方碰撞预警、盲区/变道预警、逆向超车预警等智能车型。全球研究咨询机构HIS Markit发布《中国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趋势报告》,2020年全球搭载智能网联功能的新车渗透率约为45%,预计至2025年可达到接近60%的市场规模。

2.2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的基建热点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兴起,不同国家的规划发展方式各异。例如,美国重视技术研发与创新,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进步,并制定相关法规标准。欧洲强调合作协同,各国政府联手企业共同研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同时制定严格法规标准规范市场。日本侧重技术研发与应用,政府和企业大力投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究及实际应用。相对于发达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出台系列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发展,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各国根据国情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战略计划,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2.3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保护工作明显加强

国内外高度关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潜在安全隐患,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快推进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相关工作。2020年6月,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轨协调论坛通过了《汽车网络安全和网络安全管理》法规,明确车辆制造商满足汽

车网络安全强制认证要求。2022年6月后,欧盟依据《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法规,对汽车企业使用个人信息和数据跨境传输进行监管。美国先后出台了《联邦自动驾驶汽车政策》《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愿景 2.0》《自动驾驶汽车综合规划》等,提出采取防护措施应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网络威胁和漏洞、隐私和数据保护风险等具体要求。

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首先是政策法规的制定,为其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引。同时,通过严格的技术标准制定,确立了安全要求和技术指标,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安全测试认证工作也得以强化,以保障智能网联汽车符合安全标准。此外,还重视数据安全管理,防范数据泄露和滥用。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加大力度,有效抵御网络攻击。并且,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了消费者以及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不仅如此,还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共同解决安全难题。最后,在国际合作交流中积极参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完善我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保护体系。

3 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安全问题

3.1数据收集安全风险

数据收集阶段包括智能网联汽车通过车载传感器,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获取的交通数据,如行驶速度、车速、车距、车辆位置等[2]。这些数据中可能包含个人信息,一旦被黑客入侵,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例如,一些黑客利用车联网平台的漏洞,可以通过远程方式实现对车辆的控制,或用于攻击汽车厂商和汽车制造商。一些违法犯罪分子还会利用收集的数据进行精准营销或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等。这些行为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3.2数据传输安全风险

数据传输阶段包括智能网联汽车通过车载网络与外部进行数据交互,从而获取外界信息。智能网联汽车具有感知能力,所以需要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做好加密工作。目前,国内的智能网联汽车大多采用WCDMA或者LTE通信网络传输数据,这些网络都是以无线信道为主要的传输方式,因此也就容易被黑客攻击。在通信过程中,黑客会利用漏洞对智能网联汽车实施攻击,比如通过发送假数据欺骗智能网联汽车。如果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受到非法入侵或者数据被篡改等问题,将会导致车辆通信瘫痪。因此,智能网联汽车在通信过程中需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3.3 数据隐私风险

数据隐私保护阶段包括智能网联汽车采集的数据是否会涉及到用户的隐私,如果涉及到隐私,那么这些数据将不能被使用。目前,智能网联汽车采集的数据包含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行为数据,如车辆位置、驾驶员状态等。为了保护这些数据,需要采用加密技术和多层次权限控制、验证、审计机制。目前,智能网联汽车采集的数据中还存在着不透明、不可控等问题。如果这些数据被黑客利用,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以保护智能网联汽车中的用户隐私和敏感信息。

4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4.1 构建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体系框架

车联网安全体系框架的核心构成涵盖数据收集安全、数据传输安全以及数据隐私保护。具体来看,数据收集安全主要牵涉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以及数据传输等环节;而数据传输安全则主要囊括了数据传输加密与用户隐私保护。构建车联网安全体系框架时,必须紧密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的实际需求,从多元的视角展开剖析[3]。此外,还需高度关注不同车联网安全技术之间的协同配合,旨在全面提升车联网的安全防护效能。。

4.2 车联网信息保护技术

车联网信息保护技术作为确保车联网数据安全的关键技术,可有效抵御黑客对车联网系统及数据的攻击[4]。车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涵盖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存储以及访问控制等环节,具体内容如下:

(1)智能网联汽车需对网络通信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借助身份认证实现访问控制。由于智能网联汽车在网络通信中会生成大量的用户数据与车辆数据,因此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密,以防范黑客对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及数据发动攻击。

(2)智能网联汽车必须构建身份认证系统,对用户访问进行身份验证,从而阻止非法侵入系统的行为。

(3)智能网联汽车需要设立安全威胁检测系统,以便对潜在的安全威胁做出快速响应与排查。智能网联汽车需要实时监控潜在的安全威胁,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采集的数据不会被非法窃取或篡改。

4.3 采用综合手段确保车辆和用户的数据安全

智能网联汽车应当运用加密技术,对数据予以加密处理,保证数据不会遭黑客窃取或篡改。与此同时,还需运用数据脱敏技术,防止隐私信息的泄露。智能网联汽车需要采纳身份认证技术,保障数据传输的访问安全性与数据安全性。智能网联汽车需要施行数据保护举措,确保用户及车辆数据不会被非法窃取或篡改,规避数据泄露风险。

5 结语

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数据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用户共同努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技术研发、安全管理和用户教育,以保障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数据安全。

参考文献:

[1] 潘达.区块链: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生态[J].上海信息化,2023(06):42-45.

[2] 吴思睿.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风险与法律应对[D].西华大学,2023.

[3] 蔡方博,张倩,赵晓令.数据安全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应用研究[J].智能网联汽车,2023(01):6-9.

[4] 吴海燕,陈朴,陈亚亮,等.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国内外治理机制及政策研究[J].电信快报,2022(09):27-3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