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康勇
  
百家媒体号
2024年37期
四川省南江中学 635600

摘要: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基于班级内的基本情况,制定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取科学的办法,为实现班级内良好的氛围和追求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的综合性活动。在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的管理问题也遇到一定的挑战和困难。因此,本文将通过总结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分析具体的解决办法,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促进学生在班主任的正确领导下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管理工作 对策研究

班主任是班级内的重要管理者,作为班级内统筹和监督的角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尚未发育成熟,主要通过模仿来完善这些方面,且都需要得到他人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教师在初中生这一关键阶段,必须要以身作则,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采取正确的班级管理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保障自身工作的正确开展,从而推动学生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一、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学生主体地位意识

在现今的班级管理中,大部分教师缺乏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在管理工作时常常凭借自身的主观意愿和猜想开展相关的活动,不具备客观性,容易受到学生的反对。另外,教师仍然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限制学生个人的发展。同时,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更多地在意学生的学业成绩,班级管理工作围绕着学业成绩的提升开展,从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没有承担起育人的责任。

(二)班主任管理工作简单化

班主任在学生成长期间的行为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班主任往往抱怨到自己已经完成了许多工作,班级整体效果却未见起色,这主要是因为班主任不注重教学的方法。班主任的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喜欢使用批评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容易失去自信,打击学生自尊心,从而形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评价学生主观化

学生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发展中起着激励、肯定、纠正等作用。但若是学生评价过于主观,也会产生负面的效果,甚至打击学生原有的自信心,让学生害怕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往往选择基于主观想法去评价学生,通常以成绩的好坏、高低为自己的标准,以单一的标准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对学生始终保留着刻板的印象,不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内的学生,导致在教师的眼中坏学生始终是坏学生,好学生也始终是好学生,产生偏心、区别对待学生的现象。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对策研究

(一)树立正确观念,关注学生发展

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强调着教师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需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其次,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让学生感到教师给予的关爱与认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品质。

例如:教师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围绕三个重点:差异化教学、动态化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意识。首先,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在管理的过程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策略,规避统一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地获得老师给予的肯定与支持。其次,动态化关注,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不能依据第一印象和刻板印象来否定学生,要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当遇到学生出现反常情况时及时做好预防措施,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最后,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明确学生才是校园生活中的主角,因此班主任必须保证班级文化核心和规章制度是围绕班级实际情况所制定,减少教师在班级决策中的主观性占比。

(二)丰富管理方法,促进实现自我价值

初中阶段学生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常常容易出现叛逆的行为,出现学生反抗教师的管理、抵制执行班级规章制度的行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班级管理办法,实现班级内部的和谐融洽,同时推动学生与班主任关系之间的关系得到缓和。多样化的管理办法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挖掘学生的爱好与特长,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帮助学生获得肯定与支持。

例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关注和收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长。比如学生有着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天赋,教师可以鼓励他加入班团干的队伍,在班级的管理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如果班级内有学生擅长舞蹈,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组建自己的舞蹈团队,推荐他们参加校园内举办的文艺晚会和节日庆典等活动,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长,在实践过程中获得肯定与支持。同时,教师在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时,用加上对学生特长爱好的估量,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为学生搭建平台,从而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

(三)完善反馈机制,建立家校联系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判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态度,必须要依据长期对学生的观察和关注,才能下正确的结论,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相关的问题。并且在学习生活中树立良好的模范作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模范作用的影响,从而纠正和完善自身的行为规范。同时,学生的教育工作需要学校与家庭联合共同开展,筑牢学生教育的防线,共同推动学生在初中阶段得到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教师不能总是以批评的态度对待学生,必须客观地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并且要对学生积极地做出肯定的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同时,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为班级规章制度的遵守提供榜样,让学生认识到班级规章制度的标准和底线,不仅给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还能增强班级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使得学生信服规章制度的效力,通过规章制度来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教师要利用好家长会的机会,在家长会中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内的具体情况,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也在与家长的沟通之中挖掘科学的管理办法,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综上所述,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必须以高度的热情、责任心和优良作风来开展,用耐心和爱心温暖学生,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中健康成长。推动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共筑学生的成长防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策略探究[C]//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2023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Ⅰ).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2023:2.DOI:10.26914/c.cnkihy.2023.03018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