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许静云
  
百家媒体号
2023年9期
福建教育学院附属翔安第一小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偏离教学设计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未能有效的检测教学目标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将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课堂评价等要素进行有机融合,本文从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与含义出发,分析并提出构建教学评估一致性的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与含义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需要立足于课程教学的整体性,即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设计整体的教学目标、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发促进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因此“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逻辑思维可简明阐述为“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教-学-评一致性”就是要求三位一体进行综合考量,所有单一或点状的思考都无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评一致性”是基于目标展开的专业课堂实践活动,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活动设计的起点与归宿点。“教-学-评一致性”是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三因素构成,它们被看做是三位一体的关系,紧密纠缠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因此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都应是基于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理念下同一目标的达成而进行设计的。“教-学-评一致性”有利于构建高效有质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要构建高效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师应在一体化视野下,整体把握不同年段之间同一主题的教学目标与关注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以儿童视角设计教学环节,把握好不同学段前后衔接的内容。因此,“教-学-评一致性”有效课堂的构建是以目标为前提,这也是课堂的核心。

“教-学-评一致性”以学生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教学过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关注教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如何学,根据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准确定位活动目标。在此以《不做“小马虎”》一课为例,在课开始前教师通过设计课前调查表搜集学生的相关信息,通过运用solo分类学的方法对所获的信息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存在的马虎现象主要集中为两大类,一是生活中衣服穿错、看错时间、忘拿水壶、忘带钥匙等;二是学习上考试漏题没写、作业忘抄忘写或漏写、课本或学习用具忘带或没有带齐等现象。由此确定本课的活动目标是为帮助学生改掉做事马虎的坏毛病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的行为导向目标。

三、基于整体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评一致性”有效课堂的实现关键是在于活动设计。“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设计是围绕着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习评价有序展开。根据课程标准定位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多样化、真实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在一体化课程教学视野下,促进活动评价任务的落实,根据反馈及时调整以帮助学生有效达成活动目标。

例如《请帮我一下吧》一课中,有一活动目标是“在无法解决困难的情况下,学会求助的基本技能”。相应的评价任务为。“懂得向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进行求助”,这样的目标与评价设计指向明确为教学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在遇到风筝卡在树上自己没办法拿下来的时候,这时该怎么办呢?教师这样设计有序开放的教学活动环节:一是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组内分享交流,二是小组代表上台介绍方法,三是学生分享方法中几种典型方式进行现场模拟求助,由学生评选出最合适的求助方式。整个活动过程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理念带来的变化:目标明确,活动为目标服务;评价设置合理,教学与评价进行了有机融合;活动过程,学生充分参与。这样的过程既能促进活动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既能,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根据学习信息适时调整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的学习与目标之间的茶具是“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需要时刻关注的地方。伴随着评价任务的落实将出现多种多样的学生学习信息,而它们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捕捉、收集并依据学习信息的变化调整活动过程,让教学在基于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始终朝着目标的方向前进,帮助学生获得目标引领下的进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不做“小马虎”》一课中,有一个这样的学习任务,养成睡前整理书包不漏带学习用品的好习惯,课中请学生分享自己整理书包的方式,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教师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是:大部分的学生基本都能整理书包,但是整理书包的时候有些只是单纯的将书本整理整齐放进去。于是紧跟安排了两个小环节,一是归纳出对照功课表按顺序检查整理好的书包的方法,二是请学生现场演示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适时根据学习目标调整活动目标,利于学生的成长。

五、以评促学,重视课堂评价

教师的评价素养与课程素养将决定“教-学-评一致性”是否能有效实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师评价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构建“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时,教师要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优点,做好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整体反馈与把控。即能根据学生的课堂活动过程中的表现,适时调整教学活动,对学生及时给出有效的针对性评价,以促进活动任务的有效达成。

斯费乐比姆普认为:“评价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变。”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品德或行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多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不断地反思与评价、矫正与调整,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以《不做“小马虎”》一课为例,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评价量表,帮助学生在为我反思中缩短知与行的差距。

在课上让学生完成量表一,进行自己评定,紧接着在课后让学生完成量表二,每周把评价量表收入成长记录袋,一个星期后与量表一进行对照,一个月后让孩子对照四份量表,发现自己成长的足迹,做的更好的继续努力,做的不好的努力改进。依托这样的评价量表,既能无痕的评价学生,又能提醒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正确的行为引导,并在定期的对照反思中,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

综上所述,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时,要将教学、学习、评价三位一体进行综合考量,基于目标展开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并适时完善教学策略,做好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整体反馈与把控,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逄凌晖.增强教师“四力”,让“教学评一体化”真实落地[J].中国教师,2023.02

[2]高园梅.提升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研究——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20.

[3]黄志红.“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华夏教师,2022(20):39-4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