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供给及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以济宁市农村学校为例

李宁
  
百家媒体号
2023年9期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讲师 276016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面向乡村网络教育的发展。地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聚焦数字技术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有效推动乡村学校现代化教育改革,促进了城乡教育的相互融合。结合前期济宁地区农村中小学开展线上教学现实情况,了解到当前乡村教育在数字化转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摸清该市农村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现状,通过问卷、教师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获得了部分研究结论和分析启示。

关键词:乡村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调查分析

近年来,按照《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教育数字化在各地中小学持续推进,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城市和农村地区开展大规模“互联网+教育”奠定基础。针对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为乡村学校供给教学资源这一问题,目前政府、社会各界已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但还存在适应乡村学校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不成熟、适切乡村特色教育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故本文以济宁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为例,探究乡村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供给及应用现状,试图找出阻碍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并提出解决思路,实现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提质增效。

笔者通过问卷网制定并发放《乡村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供给及应用现状调查问卷》,回收604份样本,有效样本598份,涉及济宁地区兖州、嘉祥、鱼台、梁山等6个县(区)81所村、镇学校(其中初中16所、小学65所)。针对调研数据存在极端值的学校,结合访谈提纲进行实地访问。

一、调查问卷的分析

1.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调研学校班级平均学生人数为42人,有26所农村小学每年级配置一个班级。其中,极小值班级学生数为12人,极大值班级学生数为62人。农村小学学校师生比为1:15,师生比最小值为1:23,最大值1:6。初中师生比为1:12,其中师生比最小值为1:16,最大值1:8。教育部规定农村小学教师与在校学生数的标准比例是1:19,初中为1:13.5,可粗略换算中小学教师与在校学生数比值为1:16.25。可见在政策引导下,乡村学校的教师队伍在逐步增大,师生匹配度相对平衡。也有部分农村小学生源流失严重或师资力量不充沛,虽已调整布局实施撤并,但也存在教育资源浪费、办学条件不具备、教学质量跟不上等凸显问题。师资方面,调研样本中填写问卷的教师平均年龄为38岁,平均教龄12年。本科学历教师占八成,近40%的教师同时承担2科及以上科目的教学任务。

2.学校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被调研学校教学信息化设备由政府供给,均实现为在籍教师配备工作电脑,网络校内全覆盖率达到37%,办公区网络覆盖率24.5%,教学区网络覆盖率32.5%(如图1所示)。参与调研的学校中,教室配有多媒体电脑占91.2%、配有展示台的学校为65.5%,而少数农村小规模学校至今有信息化教学设备空白的现象。

农村学校智能学习空间建设数量紧缺(如图2所示),调研数据显示,建有智能学习空间的学校集中在中学,农村小学受生源数量和资金投入限制,不具备创建能力。针对已建智能空间的使用,现阶段还仅限于教师在智慧教室录制微课、学生对实验室功能的认识,与其他学科未形成深度整合,使用率偏低(如图3所示)。

家校联动方面。针对“家校社”互动教育平台,多数学校通过微信、钉钉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家长进行联动,还有部分学校使用智慧教育云平台中的班级群实现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有些中学建立了“家校恳谈会”制度,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形成家校协力,优化学生教育管理。

3.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现状分析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大力推行,大幅提升了乡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研究能力,在PPT课件、微课等媒体素材的制作、数字化设备操作、数字化教学设计和优质教学资源检索能力上都有明显的提高,数字教学资源使用率得到逐步提升。数据显示,被调研学校所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均由政府或社会组织免费提供,未购买或建立教学资源库,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最为普遍,93.5%的被调查对象使用该平台(如图4所示)。在资源库中,教师常用来获取教学课件、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网络课程(如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慕课等形式)、教学案例、巩固练习试题。六成以上教师通过教学资源库进行网络研修、备课,有近三成教师在平台上进行师生互动和批改作业(如图5所示)。

“停课不停教”期间在线教学成为“刚性”需求,助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快速提升,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调研数据和访谈结果显示:在线授课过程中有网络不稳定、卡顿等问题;年长教师对于智慧白板、几何画板以类的教学工具不常使用;优质教学资源、教学软件下载需要支付一定费用,学校一般不会购买,而通过教研活动以及线下指导来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单一,教学资源局限于平台;教师在获取数字化教学资源过程中,也因为资源分类繁杂、查找效率不高、查找使用不方便等问题被困扰(如图6所示)。

校方为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常态和创新应用,制定了多元实施办法和措施(如图7所示)。例如,成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指导团队、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标标准,通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省级、市县级或学校内部培训,来增强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内容重塑、教学方式方法改进。同时,为督促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在教师年度评价和评聘考核中,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其中。

二、访谈分析

为更准确的把握济宁市数字化教学情况及存在问题,针对问卷调查中数据极端值和缺失值,课题组选取兖州区、梁山县和嘉祥县13位农村中小学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这13位教师任教单位涵盖中学和小学,有教龄30年以上的年长者,也有入编两年的年轻教师,皆担任过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其任教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等。访谈提纲围绕教师在实施数字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根据访谈结果,汇总以下共性问题:

1、课程内容设计过度依赖网络教学资源

访谈中涉及“教师如何将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入课程教学内容”这一问题,多数教师认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内容丰富、全面,名师备课资源、课前学习任务单、授课视频、课后作业等一应俱全,备课时下载资源包并熟悉课件就能“高质量”完成课前准备工作。青年教师表示授课时使用平台中的教案、课件,只要在宏观上做好把控,就不会出现教学失误。访谈数据显示,八成以上受访教师在课程内容设计时,会直接使用平台上的“名师”教案和课程设计,忽略了所教班级的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环境差异。教师过度依赖网络教学资源,纵然资源库中有名校名师教学指导,但在不了解学生知识背景的情况下,也会造成学生接受知识的“偏差”。这种“拿来主义”同样抹杀了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创新意识,在教师没有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之前,通常会担心失败不愿进行教学创新,而是将现成的网络资源转化为自身教学的内容,缺少感知教材、挖掘重难知识点的过程。

2、教师实施数字化教学,存在“为用而用”倾向

数字化教学资源切实解决了农村小规模学校课程开不齐、教师短缺的问题,也丰富了各科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练习、巩固知识的方式。然而,网络教学资源毕竟有限,能够结合各地教学实际并匹配教师教学手段的课件为数不多。然而,在考核制度导向下,应用数字化课程资源成了必选项,很多教师认为教学内容设计中添加数字化元素越多,则说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越好。在授课过程中,会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多媒体资料,有时会出现选取内容与实际教学不匹配,影响教学效果。

3、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强,数字化教学应用维度单一

在调查数据中发现,大部分教师会使用电子白板演示ppt、播放教学视频等常规操作,改变了传统板书展示授课内容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但也有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长教师,不适应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技术能力较低,对于不同数字教学平台的使用无从下手,更不用说在平台上进行师生互动与多元教学评价。受访教师讲到他们日常教学任务较重,没有充足的时间用来研究数字化教学应用,再加上学校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应用的专业指导和培训有限,很难实现深度融合。

三、结语

在数字技术力量驱动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变革性影响。近年来,济宁市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高质量完成”农远工程”、“三通两平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验收,教育环境得到不断优化,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现时条件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处于“探索期”,未形成一套适应乡村学校的数字化教学模式,还面临诸多制约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如数字化基础设施配置水平偏低、教师数字化应用意识和能力整体不足、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经费投入与实际需求错配等。

解决乡村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现实堵点,有效推动数字化转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通力合作,合理、准确地探索乡村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行动路径。加快乡村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各村镇学校特色和教学环境,针对性开发适合每个乡村教育数字化发展需求的教育资源;加强提升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不断更新教师的数字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乡村学校的发展需求,缩短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参考文献:

[1]中央编办:乡镇农村中小学师生比已提至城市标准 鼓励地方增加教师编制[EB/OL].http://news.china.com.cn/txt/2019-09/03/content_75168256.htm

[2]金慧颖.信息化市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现状的调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3]崔善.农村小学信息化教学现状研究——以W市农村小学为例[D].延吉:延边大学师范学院,2020.

[4]郝文武.以城乡教育有特色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和农村教育现代化[J].教育科学,2021,37(03):1-7.

[5]张晓燕.乡村学校数字化教学短板应对策略[J].求知导刊,2021(40):4-5.

课题来源:2022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数字技术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2-YYJY-26;2023年度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课题《数字技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3JSGX18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