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职第二课堂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程技术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然而,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工程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亟须进行重新构建。本研究从新工科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借鉴其理念和特点,解决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跨学科融合、产业合作、创新能力培养、丰富的实践环节等方案,旨在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建议,以培养更适应未来工程领域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第二课堂;课程模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高职院校落实“三全育人”的价值意蕴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入学门槛不高,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但通过培养同样可以成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而“三全育人”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二是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实。高职院校落实“三全育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塑造一定社会新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员育人的过程中,鼓励教师、辅导员等人员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长,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同时,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也可以推动高职院校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范围,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和体系。三是有利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三全育人”理念强调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通过技术技能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于三全育人的高职第二课堂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一)创新能力培养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已然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使命。通过在课程设置中加入创新与设计课程,学生被引导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创新点,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这一策略旨在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能够在工程实践中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是推动工程领域持续演进的动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能过于注重掌握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通过引入创新与设计课程,学生被鼓励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挖掘问题背后的潜在机遇,为之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这种课程设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问题和挑战时常出现,工程师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应对。创新与设计课程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从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这将使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创新能力培养可以促进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他们可以为工程领域带来新的理念和方法。这将推动工程技术的演进,促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二)注重现场施工技术与管理技能训练
在校外实训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施工现场环境和复杂的工作任务,了解和掌握现场施工技术和管理技能。这些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而在校外实训中,学生能够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方面的职业竞争力。此外,校外实训不仅是技能操作的练习,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施工现场,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解决、处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锻炼,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与建筑行业的相关企业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环境和资源。这样,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建筑行业需求和职业标准,以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校外实训的效果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训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实训过程管理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现场施工技术和管理技能。可以通过安排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实训指导、与企业合作共同管理实训过程等方式,提高实训效果和质量,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三)建立类型丰富的育人格局
“三全育人”的核心理念是将知识、技能和态度有机地融会贯通,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因此,在建立育人格局时,可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针对知识型课堂,通过开设理论课程、专业实操课程、劳动实践课程、心理育人课程并结合学术讲座、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思维能力。二是重视实操能力培养。对于技能型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竞赛等课程方式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三是注重人文素养培养。在知识型课堂和技能型课堂中践行“大思政课”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文化课程和丰富多彩的礼仪课程、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此外,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深化校区合作、构建产教融合提升合作办学质量丰富育人格局;政校企生在学生培养、基地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大力引进紧缺型、专业型人才供给,最终实现四方共赢。
(四)产业合作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与建筑企业紧密合作以开展实践项目,不仅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更是将学术知识与实际工程背景相结合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真实建筑工程的机会,使其能够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获得知识的传递与洞察。传统教学模式在知识传递方面通常注重课堂内部的内容交流,然而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往往包含了复杂的实际情况和挑战。通过与建筑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从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获得与课堂知识相补充的实际经验。这种知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和体现,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将之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落实“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学校确定教学目标体系、合理安排校内外实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能够促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和综合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刚,彭庆红,佘双好,白显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3]杨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讨[J].才智,2019(17):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