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学习故事”提高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解读幼儿行为能力的研究
摘要:以“学习故事”的评估框架为指导,幼儿园教师在实施区域游戏环节时,通过细致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行为动态,能有效推动他们的持续性成长。然而,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时会面临观察不耐烦、难以精准理解幼儿行为,以及所提供的支持措施在实际效果和连贯性上存在不足。对此,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专注力,耐心地观察每个幼儿的行为,并适度引导;同时,他们也需要深化理论研习,增强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并且,教师应当适时、精准地作出回应,并灵活运用适宜的推进策略,确保支持的深度和连贯性。
关键词:“学习故事”;区域活动;观察解读
在执行地域性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学习故事”这一创新的评估方法来提升解析幼儿行为的技巧,是众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常遇的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学习故事”在区域活动实施中的运用及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指导策略,旨在为增强幼儿园教师观察和理解幼儿行为的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一、“学习故事”的特点及意义
“学习故事”植根于对幼儿深入的观察和评估,教师在各项活动中搜集关于儿童各方面的证据,以理解他们在成长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并对儿童进行有效的评价。它颠覆了教师的传统角色,从指导者转变为观察者、聆听者、激励者和支持者,使教师能更全面、科学地理解儿童,进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适应儿童的成长步伐。同时,"学习叙事"聚焦于儿童的自发性和积极性,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捕捉他们在学习中的亮点,体现了"顺应天性教育"的核心思想。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适时且准确地洞察和解读儿童的行为变得至关重要。
二、教师在观察解读幼儿行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观察记录缺乏耐心
在采用“学习故事”策略评估幼儿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由于理论根基不牢固,且对儿童学习过程的洞察力不足,往往难以准确解读幼儿的行为含义。比如,在一个区域游戏中,一个幼儿园小班的孩子频繁地在各个游戏区域间移动,干扰了其他孩子正常的玩耍。教师对此进行了记录,并据此判断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听从教师的指示。然而,这样的理解揭示出教师可能未能充分认识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行为特征,也没有按照儿童发展的自然法则给予恰当的指导。
(二)缺乏理论知识和相关经验,不能准确解读幼儿行为
在运用“学习故事”方法评估幼儿时,部分教师由于对理论基础的掌握不足以及对儿童学习经历的深入理解不够,往往难以精确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因此在区域活动的评价中无法做出针对幼儿实际行为的有力反馈。举例来说,在一次区域游戏中,一名小班的孩子不断地在各个活动区之间切换,影响了其他孩子游戏的正常进行。教师记录下这个行为,并据此分析认为这名孩子注意力分散,不遵守老师的指导。然而,这种解读显示出教师并未充分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行为模式,也未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给予适当的引导。
(三)提供的支持回应策略缺乏实质的有效性和延续性
在对幼儿实施适宜的互动支持措施时,部分教师因缺乏科学且精确的幼儿行为理解和评估,故无法针对性地提供有效的支持方法。例如,在一个区域游戏中,佳佳突然闯入娃娃屋,扰乱了其他孩子正在进行的角色扮演,试图自己扮演母亲角色,却遭到抵制,佳佳随即愤怒地夺走了母亲角色的道具,游戏因此中断。教师注意到这一情况后,立即把佳佳转移到了别的活动区。教师的这种应对策略或许确保了娃娃屋游戏的即时秩序,但并未真正对佳佳后续的游戏参与和成长产生实质性或连贯性的影响。
三、基于“学习故事”提高教师观察解读幼儿行为能力的策略
(一)耐心观察幼儿行为,对幼儿进行合理引导
在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中,教师常常过于注重最终成果,而淡化了孩子们在活动中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区域活动本应让幼儿沉浸在自我驱动的学习和游戏中,但有些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一旦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便急于进行干预,这样的做法会影响他们在活动中的全面表现。所以,教师在观察幼儿时,应当重视他们参与活动的整个动态过程,懂得适时保持耐心。有针对性的指导应基于深入的观察。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需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先观察再行动,理解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识别他们的兴趣点,准确评估其活动能力,随后依据观察结果,确定需要支持和提升的领域,进而采取适宜的策略和手段。
(二)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与经验积累,准确解读幼儿
考虑到儿童的个别特性,他们在参与区域活动时会展现各种行为模式。幼儿园教师除了不断积累教育实践,还应深化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应用,同时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不同年龄层儿童在五个领域内的教育目标和指导建议。教师需深入分析孩子在活动中具体学到了哪些内容,面临了哪些挑战,如何应对,以及他们的行为特征和珍贵的学习态度等。
(三)给予适时有效的回应,采取合适的推进策略
在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回应和支持时,教师需遵循“觉察-理解-反应”的三步法,这三个阶段相互关联,不可或缺。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在第一步“觉察”时需保持持续关注,在“理解”阶段要以公正且理性的视角评估幼儿的表现。到了“反应”阶段,教师应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支持。例如,当小俊在建筑区用塑料积木创造出汽车和飞机,并模仿它们行驶和飞行,甚至与其他小朋友比较作品时,教师在观察并记录了他的行为后,提议举办班级作品展览,将这些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架上。这样,孩子们可以根据个人创意选择材料并独立完成作品,这不仅刺激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也使这个区域活动得以有效地拓展和深化。
综上所述,“学习故事”作为评估手段,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园教师要确保此评估方式能发挥效用,需细心观察并深入理解幼儿的行为。教师应当以幼儿的全方位发展为目标,敏锐地识别每个孩子独特的能力亮点,同时激发他们的潜在才华,为幼儿的全面进步制定更有效的指导方案。
参考文献
[1]于媛媛.基于“学习故事”提高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解读幼儿行为能力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 (01):8+7.
[2]张亚妮.论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生成[D].陕西师范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