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微专题教学实践与反思

王运勇
  
百家媒体号
2024年43期
济宁市实验初中 272000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初中数学教材为背景,探讨了微专题教学实践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应用与效果。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了微专题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对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反思,提出了改进策略,旨在为初中数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核心素养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也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例。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微专题教学;能力提升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已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微专题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针对性强、内容精炼、形式灵活等特点,为初中数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微专题教学实践,通过实例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推动初中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核心素养与微专题教学的融合

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强调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具体体现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微专题教学作为一种针对性强、内容精炼的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或问题进行深度学习。将核心素养与微专题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和提升各项核心素养,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以“一次函数”为例,设计了一个名为“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微专题。这个微专题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能力。我们选取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如购物打折和租车费用计算。在购物打折的案例中,我们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商品的原价和折扣率计算出打折后的价格,并让他们尝试用一次函数来表示这种关系。在租车费用计算的案例中,我们则让学生考虑租车的时间、单价以及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同样用一次函数来进行建模。通过这些实际问题,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进行求解,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如何运用逻辑推理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以及如何根据模型进行预测和决策。这种从具体到抽象、从实践到理论的学习过程,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能力,同时这种贴近生活的案例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二、微专题教学实践中的策略与方法

在微专题教学实践中,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需精心设计问题,确保其既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又具备开放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方案,同时问题设计还应体现层次性,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层教学、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路径,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满足不同学习需求,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微专题教学中,我们创新性地采用了分组合作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深化学生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我们将全班学生分为了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被赋予了探究二次函数某一特定性质的任务,如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等。这样的分组不仅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深入参与到探究过程中,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在小组内部,学生们通过讨论、实验和验证,共同构建了关于二次函数性质的知识体系,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二次函数的图像变化,我们还引入了信息技术手段,如几何画板。通过这一工具,学生们可以动态地调整二次函数的参数,观察图像随之发生的变化。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特征。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三、微专题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改进

教学实践是一个持续迭代与优化的过程,尤其在微专题教学中更显重要。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即时反馈与长期学习效果,作为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直接依据。通过定期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作业情况及测试成绩,教师可以及时发现教学盲点,针对性地强化薄弱环节。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教师应系统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与待改进之处,提炼出普遍适用的教学规律,为未来微专题的设计与执行提供宝贵参考,确保教学活动始终贴近学生需求,高效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

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微专题教学结束后,我们立即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以期不断优化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的细致分析,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在将相似三角形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这提示我们在教学策略上还需进一步调整。针对这一发现,我们迅速响应,对教学策略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我们增加了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这些案例不仅涵盖了数学课本中的经典问题,还广泛引入了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测量建筑物高度、计算地图比例尺等,旨在让学生感受到相似三角形知识的广泛应用价值。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深度学习,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启发,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动手操作则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理解,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经过这些教学策略的调整,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仅更加熟练地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还学会了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微专题教学实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微专题教学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侯莎.面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微专题设计研究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22.

[2]张永念.面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微专题设计研究与实践[J].数学之友, 2023, 37(6):19-21.

[3]刘雪.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数学微专题教学研究[J].问答与导学, 2022(28):60-6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