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校龙舟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整合策略与实践路径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校龙舟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整合与实践。通过分析龙舟运动的特点和价值,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具体的整合策略和实施路径。同时,引入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为本文的观点提供有力支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高校;龙舟课程;思政元素;整合;实践
一、引言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龙舟运动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龙舟课程,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坚韧意志等,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龙舟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一)爱国主义教育
龙舟运动起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通过讲述屈原的爱国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龙舟比赛中,队员们为了团队的荣誉和胜利,齐心协力、奋勇拼搏。例如,在一些国际龙舟比赛中,中国龙舟队的表现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团队合作精神
龙舟运动需要队员们密切合作、相互配合,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在一些学校或社区的龙舟比赛中,队员们来自不同的班级或单位,但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培养了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
(三)竞争意识
在龙训练和竞赛中,各队奋勇争先,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四)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龙舟训练和比赛需要队员们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克服困难和挑战。例如,在一些龙舟队的训练中,队员们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这需要他们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和毅力。
(五)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龙舟运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龙舟运动,让学生了解龙舟运动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发展演变,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意识。例如,在学校的龙舟课程中,教师会向学生介绍龙舟运动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
(六)社会责任感
龙舟运动也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一些公益龙舟比赛中,队员们通过参与比赛,为社会公益事业筹集资金,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三、高校龙舟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整合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融合
在制定龙舟课程教学目标时,将思政教育目标纳入其中,明确知识、技能与思政教育的具体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渗透
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龙舟运动的技术教学、战术讲解、竞赛组织等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思政问题,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的完善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思政表现纳入评价指标,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高校龙舟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实践路径
(一)课程目标与思政教育融合
1.明确课程目标
在制定高校龙舟课程目标时,除了传授龙舟运动的技能和知识,还应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等思政教育目标纳入其中。例如,设定“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龙舟划桨技巧,理解龙舟运动所蕴含的团结协作精神,并在实践中积极践行”的课程目标。
2.细化思政教育目标
将思政教育目标进一步细化为可观测、可测量的具体指标。比如,对于团队合作精神,可设定“学生在小组训练中能够主动承担责任,积极与队友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团队配合默契度达到[X]%以上”;对于爱国主义情怀,可设定“学生能够准确阐述龙舟运动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表达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在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中,爱国主义情感得分提高[X]分以上”。
(二)教学内容设计
1.融入思政元素
在龙舟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讲解龙舟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时,着重强调龙舟运动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紧密联系,讲述古代龙舟竞渡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介绍龙舟的制作工艺和地域特色时,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案例教学
引入真实的龙舟赛事案例或运动员的成长故事,进行案例教学。例如,讲述某高校龙舟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团队的力量,最终取得优异成绩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分享优秀龙舟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坚守初心、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三)教学方法创新
1.体验式教学
组织学生亲身参与龙舟训练和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力量。通过共同划桨、协同发力,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只有团结一心、相互配合,才能使龙舟快速前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问题导向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龙舟比赛中,如果遇到队友受伤或突发情况,应该如何应对?通过让学生分析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责任感和互助精神。
3.小组讨论教学
安排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龙舟运动中的思政元素展开讨论。例如,讨论“龙舟运动中的团队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和谐有何关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龙舟运动所蕴含的精神品质?”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加深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和领悟。
(四)实践活动拓展
1.校内竞赛
组织校内龙舟竞赛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通过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龙舟运动技能水平,还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同时,在竞赛中设置奖项,对表现出色的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参与校外的龙舟文化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如龙舟文化节、龙舟志愿服务等。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龙舟知识和思政元素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同时也向社会传播龙舟文化和正能量。
(五)考核评价体系完善
1.多元化考核指标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除了考核学生的龙舟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外,还应将学生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例如,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意志品质、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表现。
2.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表现和进步情况。例如,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等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同时,结合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竞赛成绩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让学生对自己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也对队友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建议。通过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2024年同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培育项目“普通高校多层次多目标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及其实践探索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