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校辅导员视角下分级分类教育对英专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摘要:当前,教培行业萎缩、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与学生就业方向存在不一致、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趋于复合型、地域及家庭影响等诸多因素使英专生就业选择单一、就业压力大。那么,如何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质量就业?从分级分类教育入手,增强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分级分类教育、人才培养、英专生、就业
分级分类教育指引来自重庆师范大学制定的《学生职业发展分类分级教育工作指引》(下文简称《指引》),从四个年级不同阶段入手,即大一认同适应期、大二优势培养期、大三优势形成期、大四入职准备期,设置阶段性的发展目标、目标达成路径、活动平台、结果评价等板块,从学生思想态度、能力提升、素质拓展等维度进行指引评价,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竞争力。那么,本文将在《指引》基础上,根据学校和学院特色,从分级分类教育指引探索英专生培养模式。
一、大一认同适应期
对于许多新生而言,经过初高中紧张忙碌的学习环境再到大学自由的学习环境,其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生活节奏。大学生活对他们充满了挑战和新鲜感。
在大一认同适应期,要引导学生认同所学专业,让其主动投入专业学习。在教育大一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和人文通识课的同时,首先通过做好入学教育、开展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培养一种兴趣或特长,参加学生会、社团活动或工作,聆听优秀校友或行业人士的讲座来开展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打开认知大门。如开展“晨曦计划”早读活动,发挥学业导师、辅导员、导航学长协同联动作用,组织学业导师和辅导员共同制定晨读内容和晨读计划,导航学长负责晨读活动的组织开展和效果反馈,切实帮助大一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开展“学生讲堂”系列活动,发挥朋辈教育作用。选择思想品德优秀、精神状态积极、全面发展的高年级优秀学生通过分享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挑战或收获,鼓励大一学生积极互动,在交流中得到收获,在沟通中学会进步,在讲堂中逐渐成长。
其次,鼓励学生参加“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写作、阅读等大赛、“外语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营造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再通过抓好常规管理进一步引领学生做知行合一的优秀大学生。1.落实“三查一谈一处理”学生常规管理模式。“三查”即查课堂、查自习、查晚归,“一谈”即找学生谈话,“一处理”即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及时适当处理与处分。2.坚持文明督查制度,落实每周早上学生干部在学院门口设立文明督查岗,查迟到、查携带早餐、查仪容仪表制度,为学风建设创设良好环境。3.严格请销假制度严格管理学生请假程序和审批流程,采取辅导员初审、学院副书记审核、学工部审核、校领导审批流程,严格控制学生的请假。4.组建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抓好两个群体——学生干部和党员,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树立班级目标,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各团支部和班级通过召开班会、小组讨论等形式为班级树立目标,并督促同学将共同目标铭记于心,不断为之努力。有了目标后,创建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同样尤为重要。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的认同和遵循,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二、大二优势培养期
在了解和认同大一学习生活和规章制度后,大二正是培养和积累能力的黄金阶段。在大二优势培养期,要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毕业去向做深刻思考,如升学、考编或就业。
在大二优势培养期,要加深学生专业方向和知识积累,具备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师范生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准备英语专业四级、大学英语四六级、教师资格证、计算机、三笔字等考试和其他英语竞赛活动。结合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业和创新思维等知识,鼓励学生参加师范生技能大赛、外语综合能力大赛、“全国应用型技能大赛‘匠心·职场秀’简历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以赛促学、以赛提智,不断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此外,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员队伍,学生干部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工作岗位需求进行筛选,为大家推送“满意”的工作,带头做好就业工作。落实好就业专员-辅导员-就业信息员联系单位制度,对单位是否存在、有无招聘岗位、招聘人数以及是否有意愿来学校参加线下招聘会做好记录和反馈。通过使用信息员队伍,一方面锻炼学生胆量、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思辨能力,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信息员直接对接班级学生,能将自己的经验传达给班上同学,起到带好头、就好业的作用。
最后,定期邀请校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来学校开展考研讲座、辅导员开展“做好数据分析,助力考研赢在起跑线”等主题班会,帮助要升学学生进一步明确如何有效择地区、择校、择专业,夯实考研基础。
三、大三优势形成期
经过一年的优势成长期,学生已具备一定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对自身职业发展和规划有较浅显的定位和认识。在大三阶段,还应继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明确职业规划。
在大三优势形成期,学生应具备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师范生技能,能运用专业思维、方法、工具进行应用实践,还应对未来发展做出清晰的职业规划,如考公、考编、考研、创业、进企事业单位等。
在这关键时期,辅导员应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做好人生规划。1.通过开展基层就业主题班会,如“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项目、“选调生”招录、“西部计划,重在参与”等主题班会,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基层公招和认识公务员考试,培养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发展理念,坚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做多手准备。2.落实考研导师-辅导员-考研学生学业帮扶制度,根据学生特点,一对一帮助考研学生择校、择地区、择专业,量身定做考研复习计划,高效复习、科学备考。3.邀请学业导师开展一系列就业指导活动和提供就业服务,如中英文“简历义诊”、“模拟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礼仪等,帮助学生掌握简历制作和面试的基本技巧,熟悉求职就业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了解面试官的常见问题和“套路”,为就业打好坚实基础。
四、大四入职准备期
通过大一认同适应、大二优势培养、大三优势形成这三个阶段,可以为大四考研、就业或毕业论文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顺利过渡到毕业阶段。
在大四入职准备期,学生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基本定型。在此阶段,学生面临毕业、升学和就业的多重难题。
在学业方面,辅导员通过开展心理辅导、感恩教育等主题班会,给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毕业生在考试或求职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积极备考英语专业八级和升学考试。
就业方面,学校或学院一方面要通过访企拓岗、签订就业基地等积极开拓多种就业渠道,一方面辅导员通过“一对一”谈心谈话辨别就业困难学生,建立困难台账,让学生坚定“先就业、再择业”、“做好每一份工作,逐步实现高层次目标”的职业发展理念;为学生提供如简历指导、“模拟面试”、面试礼仪等就业服务,帮助学生熟悉职场礼仪,从着装、行为规范等多个方面提升个人;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增强求职信心和抗压能力,减少因就业期望过高或过低而产生的心理困扰,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摒除杂念,提升毕业生的求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