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曹丽莉
  
百家媒体号
2024年49期
河南省周口市实验幼儿园 河南 周口 466002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将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践方法与效果。通过梳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结合幼儿食育的教育理念,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以节气为主题的食育活动。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融合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文化体验,还能促进他们对传统饮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健康饮食习惯。本研究为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创新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幼儿园;食育课程

引言

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价值日益凸显。幼儿期是文化传承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食育课程,对于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健康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实践探索,旨在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节气文化与食育结合的有效路径。

一、二十四节气与幼儿园食育的结合点

(一)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及教育价值

二十四节气,这一古老的时间划分方式,不仅指导着农业生产,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古代,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每个节气都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知识,如气候变迁、动植物生长等,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同时,节气中的人文精神,如传统习俗、节庆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节气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通过学习节气知识,幼儿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世界,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参与节气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种植、采摘等,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节气教育还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顺应时节调整饮食和作息,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食育课程的特点与目标

食育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特点在于以食物为载体,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食育课程的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习惯,更注重通过饮食教育引导幼儿认识自然、了解社会、传承文化。

在食育课程中融入二十四节气元素,能够实现课程内容的丰富与创新。结合节气的自然特征,设计相应的食育活动,如春分时节的野餐会、冬至时节的饺子制作等,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节气的魅力。同时,借助节气的人文内涵,引导幼儿了解传统饮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此外,食育课程与节气文化的结合还能促进家园共育。通过邀请家长参与节气主题的食育活动,增进家园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也能在活动中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从而更好地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工作。

综上所述,二十四节气与幼儿园食育的结合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挖掘节气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并将其融入食育课程中,我们能够为幼儿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教育服务,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践策略

(一)课程设计原则与方法

在幼儿园食育课程中融入二十四节气,需要遵循以幼儿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原则。这一原则强调,所有活动都应基于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认知水平,确保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同时,课程设计还应注重体验与探究,鼓励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感受节气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结合节气特点设计主题式食育活动是实践这一策略的关键。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自然景观,这为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食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春季的节气可以组织以“春之味”为主题的野菜品尝活动,让幼儿在采摘、烹饪、品尝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气息和野菜的鲜美。

此外,强调家园共育也是课程设计的重要一环。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通过邀请家长参与节气食育活动,不仅能增进家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还能让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工作。

(二)具体实践案例分析

春分时节,幼儿园可以组织“春之味”野菜品尝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采摘新鲜的野菜,如荠菜、马兰头等,并引导幼儿观察野菜的生长环境和特点。随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将野菜清洗干净并制作成美味的菜肴进行品尝。这样的活动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了春季的食材特点,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夏至时节,可以开展以“夏日风情”为主题的清凉饮食制作活动。教师提供西瓜、绿豆等夏季常见食材,引导幼儿制作绿豆汤、西瓜汁等清凉饮品。通过亲手制作和品尝这些饮品,幼儿不仅感受到了夏季的清凉与美味,还学习了简单的烹饪技巧和营养知识。

秋分时节是丰收的季节,幼儿园可以组织以“秋之韵”为主题的丰收果实分享活动。鼓励幼儿从家中带来各种秋季水果和干果,与同伴们一起分享品尝。通过这一活动,幼儿了解了秋季的丰收景象和食材的多样性,培养了他们的分享精神和感恩意识。

冬至时节,传统上有吃饺子的习俗。因此,可以开展以“冬日暖阳”为主题的传统美食制作活动。教师提供食材和烹饪工具,教幼儿亲手制作饺子并品尝。这样的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冬至的传统习俗和美食文化,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还增进了家园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三、实践效果评估与反思

(一)实践效果评估方法

实践效果的评估采用了多种方法,以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其中,观察记录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估手段。通过在日常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他们在节气食育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及情感反应,从而深入了解幼儿对节气文化的接受程度和兴趣点。这种方法具有直观、真实的特点,能够为评估提供第一手资料。

同时,问卷调查法也被广泛运用于实践效果的评估中。通过向家长和教师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节气食育活动的看法、意见和建议,从而了解活动在家长和教师层面的认可度和改进空间。问卷调查法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受众,收集到多元化的反馈信息,为评估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此外,作品展示法也是评估幼儿创作与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节气食育活动中,鼓励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节气文化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展示幼儿的作品,可以直观地看到他们在审美、创新和表达方面的进步,进而评价活动的成效。

(二)实践效果分析与反思

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幼儿对节气文化的认知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仅能够准确识别各个节气,还能讲述与之相关的传统习俗和食物,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同时,幼儿的饮食习惯和健康行为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他们开始更加关注食物的来源和营养价值,愿意尝试多样化的食物,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表现出对节气文化的不感兴趣或难以理解。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改进活动内容的设计,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以吸引更多幼儿的参与。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节气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

结语

本研究通过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食育课程,不仅丰富了幼儿教育内容,还有效促进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健康饮食行为的养成。未来,可进一步探索节气文化与幼儿园其他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以实现更全面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郭雅君.传统文化视角下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2024,(06):65-67.

[2]洪泽珠.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J].家教世界, 2024,(15):64.

[3]易伶玲.依托二十四节气开发幼儿园食育课程探析[J].新班主任,2024,(11):5-6.

注:此文为2024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JCJYC2416160022的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