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初探
——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例
摘要: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幼儿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如何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合理渗透于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简要阐述在幼儿园教学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方法,包括完善准备环节、优化教学活动、重视课堂互动、推进家园共育,以期能够在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方面具备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互动;家园共育
引言
在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多以发展幼儿智力和身体素质为主,对幼儿心理方面的关注度并不多。若幼儿在成长关键阶段,未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极易引发情绪波动大、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将会对参与后续学习活动带来较多阻碍。由此可见,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科学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必须重视的方面。因此,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完善准备环节
教师只有从准备环节入手,才能真正实现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例如,进行幼儿园教学活动前,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设计针对性教学目标,确保教师在培养幼儿智力和身体素质期间,也能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注重营造良好氛围。以构建室内环境为例,设计室内陈设、灯光等方面时,教师应遵循适宜性、开放性原则,也就是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布置生动、形象的设施,提供明亮、温馨的室内环境,或由幼儿自行设计室内陈设布局。这种方法有助于充分调动好奇心和探索欲,消除幼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便于为快速融入教学活动中打好基础。或者,在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前,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了解每位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并以此为基础,提前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确保可以在推进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够针对性消除、纠正不良情绪和错误认知,及时帮助幼儿远离心理问题。同时,也能为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品质创造便利条件。
二、优化教学活动
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下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并不高,更注重培养幼儿智力和体魄。教师应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优化,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不同教学活动相结合,确保幼儿的身心素养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以进行游戏与探索活动为例,教师可在推进教学活动期间,有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例如,进行游戏《碰一碰》时,应于幼儿出现异常行为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即当教师提出口令后,若存在不能与相同纸偶相互触碰的情况,应让出现错误的幼儿暂停,由教师从旁协助,直至能够找到正确的纸偶为止。也可以借助奖励达到矫正的目的,也就是通过奖励一个与他人不同的物品,淡化异常行为对幼儿内心的影响,并引导幼儿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形成主动进行自我纠正的意识和举动[1]。或者,以幼儿为主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实施差异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比如,性格内向的幼儿对陌生环境比较敏感,可组织《团队拼图活动》,便于在相互带动下,帮助幼儿消除内心的恐惧。期间,教师应当从旁协助,提供充足支持和帮助,才能真正让幼儿内心产生安全感,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三、重视课堂互动
互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既能为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提供推动力,又能帮助幼儿远离不良心理问题。教师可与幼儿进行深入沟通,掌握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并进行针对性判断。有助于制定和提供差异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实施该环节时,应当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交流氛围,让教师和幼儿之间保持平等关系,才能加深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内心的影响。例如,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超市》时,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既可以扮演收银员,又可以是一名购物者。然后,在游戏活动构建的情境下,与幼儿一起完成游戏。若幼儿在参与教学活动时出现计算错误、随意插队等行为,教师可依照幼儿的性格特点,采取给予适当提示、引导换位思考等策略,帮助幼儿消除不良情绪,重塑自信心,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还可借助幼儿之间的互动,实现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以进行《搭积木游戏》为例,可让不同性格特点的幼儿组成小队,共同完成搭建最高积木塔的任务。期间,动手能力强的幼儿负责搭建,另一名幼儿可专注观察和设计造型。随着游戏持续推进,幼儿自然能够知晓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至于完成游戏时,还能获得强烈的成就感。
四、推进家园共育
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更长,也会经常模仿父母的行为。若家长能够予以合理引导,同样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远离各类负面心理问题。故教师必须正视家庭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并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结合多种渠道和媒介,与幼儿的父母建立密切联系,随时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情况,并提供针对性指导意见。例如,引导家长为幼儿提供充足空间,鼓励表达感受。具体方法为,家长在生活中与幼儿保持平等关系,允许幼儿自然地表达自我感受。然后,以此为基础,由家长对家庭生活环境进行适当调整。这种方式可让幼儿明白,在不打扰他人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表达。同时,个人情绪也是能够被他人接受和尊重的。此时,幼儿内心的安全感能得到显著提升[2]。也可以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时。以《情绪猜猜猜》游戏活动为例,教师可要求家长与幼儿共同开展游戏活动。具体方法为,由家长和幼儿运用准备好的卡纸和画笔,分别画出不同的表情。然后,其中一人随机抽取一张卡纸并结合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进行表演。另一人负责回答是何种表情。待重复数次后,可进行角色轮换。这种方式既可增加幼儿的认知经验,又能借助与家长的互动,缓解幼儿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目标提供充足推动力,更是实现幼儿全方位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师不仅要正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还应当结合实际条件,科学优化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家园共育等环节,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充分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助力持续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
参考文献
[1]欧湘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例[J].新智慧,2021(2):104-105.
[2]张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例[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4(4):010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