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数学口头叙述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

黄文霞
  
百家媒体号
2024年51期
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广东 广州 5114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在2021年7月提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的核心之一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政策中提到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和进行纸笔考试,也说明了口头叙述性作业符合这一政策要求,探索与口头叙述相符的评价模式也迫切需要,在实践教学中探索适合低段学生的口头叙述性作业充分发发挥作业的育人作用。以“双减”政策为起始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口头叙述性数学作业,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思维水平、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双减、小学低段数学、口头叙述性作业、实施研究

“双减”政策作为当下教师群体最受关注的热议的教育政策之一,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和进行纸笔考试,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个新挑战,在学生无负担学习的情况下要保证学习质量,作为一线教师就要斟酌作业设计,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的口头叙述性作业,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

一、围绕双减,设计作业目标

教师应围绕双减的大背景来设计口头叙述作业目标。学生的口头能力表达是一个连贯性的过程,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为布置口头叙述性作业奠定基础。教师应研读教参与教学目标设计与之相符的口头叙述性作业。

以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 一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2)培养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解决问题。(3)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此目标包含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三个阶段初步掌握-培养能力-激发兴趣,符合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的要求,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目标:(1)通过不同表征方式的相互转换,沟通乘法的直观图形表征,语言文字表征与数学符号表征之间的联系,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2)利用多种形式和丰富的模型帮助学生熟记乘法口诀。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能根据算式选择相应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能在练习中发现乘法口诀编排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感。(3)着重过程性练习,会用语言或图画展示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描述数量关系,自主进行解答。通过对比练习,不断积累经验,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故事类表达性作业,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在“双减”的背景下设计故事类的表达性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应遵循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选择性、多样性的原则。设计故事类的作业通过讲数学小故事也可以贯通语文学科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数学来源于生活,应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的故事类叙述作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 为例。首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入“乘法的初步认识”例如营造疯狂游乐园的故事会,有5个小飞机,每个小飞机坐了3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列式?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乘法需要向学生介绍乘法的读法与写法,由加法向乘法的进阶。

学完本单元后可以设计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相关作业;

1.例如每组画6个画4组。

和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根据语言表征画图,再进行符号表征,是学生通过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对乘法意义的认识的规程,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故事会

通过让学生以故事会的形式布置家庭作业可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口头叙述能力,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表达能力,从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三、以双减为前提,发挥评价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是“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形态,过度重视学习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过程性评价,作业作为评价方式之一,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要改变以往过于死板,单一的评价,要以过程为主结果为辅的评价导向,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使用鼓励评价

做一个评价也有温度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提升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进而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当学生在讲用故事的形式叙述今天学习的知识时说得不够流畅,可以评价学生你讲的故事别具一格,再流畅一点那这个故事就增添几分色彩了,这样的评价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下次完成作业的态度更加端正,有温暖的评语也会温暖着学生,学生受温暖评语的影响学习数学的热情就高涨。

(二)评价主体多样

评价的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进行全方位的考查。

例如:布置学生讲数学小故事作业可以让学生发在家长群,让家长们都互相看看,进行评价。老师在课堂上先让同学自评,再互评,最后教师对孩子叙述性作业进行点评,做总结。一个作业多方评价就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或许这次做的作业没有那么好,经过大家的点评之后,反思自己的不足,汲取他人值得借鉴的经验。

四、结束语

总之,培养小学低段数学学生的口头叙述能力离不开有效的作业设计,教师应以“双减”为前提设计口头叙述性作业。具体地,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围绕双减,设计作业目标、设计表达类作业、发挥评价的作用,最大限度实现作业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口头叙述性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建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4,(28):37-39.

[2]王兴,刘玉洁,夏友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模型建构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4,(27):88-92.

[3]魏周英.“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甘肃教育研究,2024,(15):110-112.

[4]周楠楠.“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C]//北京国际交流协会.2024年第四届教育创新与经验交流研讨会论文集.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2024:3.DOI:10.26914/c.cnkihy. 2024. 024531.

[5]管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 2024,(03):109-111.

[6]王雅玲.“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4,(10):16-18.

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数学口头叙述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

课题类别:萌芽课题 课题编号:202316630

课题承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课题主持人:黄文霞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