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以《平凡的世界》为中心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中职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首次将整本书阅读作为一个教学专题单列出来,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优秀的经典著作,建构整本书阅读的经验,掌握阅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社会变革为背景,着力描写普通人命运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该书塑造了以孙少平、孙少安为代表的一批普通人的形象,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展现了小人物身上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因此,阅读《平凡的世界》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升语文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无论是从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还是从《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的自身文学价、教育价值来看,以《平凡的世界》为阅读范例,研究中职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核心素养之间的的关联,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非常有价值。
依据《中职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专业需求,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双线并行”,打造混合式阅读生态圈
“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弥补课上阅读时间不足带来的缺憾。线上,依托信息化平台,教师采取常态化的阅读管理办法;线下,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分享、讨论、鉴赏等学习任务。如此,线上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线下师生解决阅读中的疑惑,两者融合来维持阅读的动力。
1.线上常态管理,培养阅读习惯
教师在信息化平台上布置阅读任务,检查学生完成每天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因课时不足而无法在课堂完成全部教学任务的问题,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养成持续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
2.线下交流研讨,解决阅读疑惑
学生在自主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疑惑,或者一些阅读感悟。线下课堂上的解惑答疑就非常有必要了。比如教师对精读、略读等阅读方法的指导,师生分享阅读感受,小组展示阅读成果等等。
3.两者渗透融合,维持阅读动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不是读完一本《平凡的世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在学生读完这本书后是否能维持继续阅读的动力,包括围绕这本书的内容继续探索的动力和继续阅读其它书籍,爱上读书的动力。
(二)“文专结合”,构建“导-精-展”三阶段教学新模式
借助信息化平台完成《平凡的世界》的作品通读任务后,分享、讨论、鉴赏等教学工作还得需要在课堂之上,师生面对面完成。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质量。我们从兴趣、思辨、实践三个维度将整本书阅读划分为“导读课堂——精读课堂——展示课堂”三个阶段。
1.“读起来”——构建以兴趣为导向的导读课堂
因为中职生大多没有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线上阅读学生往往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平凡的世界》的阅读工作,导读课堂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感知全书概貌。
2.“读进去”——构建以思辨为导向的精读课堂
《平凡的世界》100多万字,可讲的内容太多,面面俱到显然并不可取。精读课堂就是要深入挖掘整本书的重点知识,在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我们按照“三题定位四化融合”的教学思路,重构阅读内容。“四化”即经典名著资源化,阅读过程思维化,思维过程任务化,任务设计情境化;“三题”即母题、议题和问题。用一个母题为核心,四个议题作支撑,具体问题为教学的抓手,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将《平凡的世界》确定一个母题“平凡与奋斗”,围绕母题设置四个议题:一条原道——乡土伦理之美,一道曙光——改革发展之力,一种精神——劳动奋斗之歌,一片纯真——爱情为何之问。通过一个母题,四个议题,议题之下再设置具体问题,旨在让学生在思辨阅读中获取新知,解决疑难,提升思维品质,将经典名著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资源与成长资源,实现经典作品价值的最优化与最大化。
精读课堂还要依据班级学情,结合学生专业,瞄准职业能力的突破口,找准语文和专业的链接点,以语文能力促进专业提升,实现语文和专业学习的双向奔赴。比如结合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班的专业特点,围绕“游黄土高原,读平凡世界”这个主题,设计了“游多元黄土高原,赏民风乡俗之韵;游特色黄土高原,品乡土人情之美;游变迁黄土高原,明改革发展之力;游时代黄土高原,唱劳动奋斗之歌;游发展黄土高原,忆寂寂无名之人;游浪漫黄土高原,发爱情为何之问”六个教学活动。
3.“读出来”——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展示课堂
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展示课堂,就是搭建展示学生阅读成果的平台,让学生把阅读收获转化成现实的实践成果。教师要多鼓励和帮助学生围绕本专业设计作品,“加强中职语文教学的‘应用性’职能。如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可将展示成果与美景、美食、美言等结合,建筑专业学生可与具有西北特色的建筑(如窑洞)相结合,托育专业学生可与歌舞、手工等相结合等。具有创新思维的展示活动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让语文学习真正助力专业成长。
(三)“家校联动”,建立多维立体化评价新机制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恰当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效果评定打分,而且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课程进度,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效率。
1.遵循客观性原则,使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校、家庭,家校联合;学生、老师、家长,三方协同。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通过简洁明了、可量化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 加强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确立学生是课程评价主体的地位。
2.遵循发展性原则,使评价方式多样化。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教师应该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态性变化,而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因此,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提升评价的专业性、科学性。
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探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3年度职业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编号:KYKT2023Z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