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探索

韩玉婧
  
百家媒体号
2024年59期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 266300

摘要:在当前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评一体化活动,需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其中,教师需融合核心素养,对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进行全方位管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三新”;文学类文本;教学评一体化

引言

高中语文教师组织文学类阅读教学评一体化活动,需完善一个教学循环和框架,做到对学生的过程性指导,基于目标导向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一、融合核心素养,设计阅读教学目标

在三新背景下,新课标、新教材以及新高考均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评一体化指导的过程中,应当依托核心素养来设计具备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阅读教学目标。其中,教师需从语言构建与应用角度,引导学生研学文本中的语言手法,如修辞、行文规律;从语言思维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类文本中的多元化信息,从文学伦理道德批判、人文性、社会性等角度带动学生进行延伸探究;从审美鉴赏的角度,需要指导学生对文学类文本作品的语言美、背景美、情感美进行探究,品析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在文化传承与理解角度,则需要带动学生通过深入的文化思想,建立起对文本思想内涵、精神面貌的理解和认同。以《红楼梦》节选为例,设计了一套融合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目标。

1.语言构建与应用

目标:引导学生研学文本中的语言手法,如修辞、行文规律。

修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第一回)这句话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受。

行文规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红楼梦》中的对话描写,如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的言辞,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话展现人物性格。

2.语言思维

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类文本中的多元化信息,从文学伦理道德批判、人文性、社会性等角度带动学生进行延伸探究。

伦理道德批判:通过分析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探讨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摧残。

人文性:通过解读贾宝玉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关注,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社会性:通过分析贾府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家族兴衰,引导学生理解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变革。

3.审美鉴赏

目标:指导学生对文学类文本作品的语言美、背景美、情感美进行探究,品析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语言美:通过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如林黛玉的《葬花吟》,感受其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

背景美:通过引导学生描绘贾府的建筑布局、园林设计,以及节日庆典等场景,感受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价值。

情感美:通过解读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他们对封建礼教的抗争和牺牲,感受其情感的真挚和悲壮。

4.文化传承与理解

目标:带动学生通过深入的文化思想,建立起对文本思想内涵、精神面貌的理解和认同。

思想内涵:通过解读《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和“红楼梦曲”,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人生虚无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洞察。

精神面貌:通过分析《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如贾宝玉的叛逆精神、林黛玉的才情和悲剧命运,引导学生理解封建社会中个体命运的无奈和抗争。

二、基于思维导图,引导其归纳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囊括目标设定、学习过程指导以及学习过程评价三个部分。基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引进思维导图,带动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这一过程,可使整个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中的教学以及学习部分更加高效进行。其中,学生可利用思维导图,基于上述所划分的目标,从核心素养4个维度,梳理文学类文本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对其进行提炼整合,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体系化描述和评价,总结出一般性规律。学生在学习期间也可以相互交换彼此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拓展研学探究。另外,基于思维导图,学生也可以进行文本创作,应用文学类文本的语言风格、语言手法,尝试自主构思类似的文本框架,完善文本细节,进行发散延伸。

学生可利用思维导图,基于之前设定的核心素养4个维度(语言构建与应用、语言思维、审美鉴赏、文化传承与理解),梳理《红楼梦》节选文本中的关键信息。例如,在“语言构建与应用”维度下,学生可以绘制一个分支,列出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附上具体的例子,如“林黛玉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她的柔弱形象”。在“审美鉴赏”维度下,学生可以绘制一个分支,列出文本中的语言美、背景美、情感美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并尝试总结《红楼梦》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的一般规律,如“《红楼梦》的语言细腻而富有诗意,善于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情感”。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相互交换彼此绘制的思维导图,通过对比和讨论,进行拓展研学探究。学生A和B可以交换各自绘制的关于《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的思维导图,通过对比发现两人在分析角度和深度上的差异,进而进行深入讨论和补充,如“我发现你在分析贾宝玉时更注重他的叛逆精神,而我则更关注他与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

三、强化过程性评价,指导教学过程

在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活动,需要给予学生过程性评价和指导,主要是结合过程性评价指标,对学生在阅读学习期间的表现状况进行评测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期间的不足之处。并且,引导其加以调整改进和优化。其中,教师同样需结合之前所设定的核心素养目标,对学生进行高效点评,这一过程可通过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评测,对其中信息的完整性、全面性进行评判,以分析学生在此类阅读活动中的表现状况。同时,也可以结合学生所书写的主题作文,分析文本内容框架、思维逻辑是否得体,从侧方面推导出学生在阅读学习期间的表现状况和不足之处,从而对教学活动加以调整和改进。

四、结束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需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从设计、实施、评价三个维度,带动学生参与体系化学习,提高教学品质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郑菊,石修银."三新"视域下信息性阅读备考:困境,突破,反思[J].中学语文, 2023(25):85-88.

韩玉婧(1992.6)女,汉族,青岛胶州市,本科学历,一线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