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探索
摘要:情境教学法可借助情境将教学内容具象化,降低学习难度。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法,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简要阐述“双减”视域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的相关方法,包括构建问题情境、引用生活情境、创设表演情境、融入多元化情境,以期能够在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具备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表演情境
引言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习能动性始终得不到有效改善,更无法显著提升学习能力。相较之下,情境教学法可将抽象的小学语文知识,转化为更加直观且具体的内容,大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同时,还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改善学习体验。由此可见,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情境教学法,是当前必须关注的方面。因此,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问题情境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完成,却忽视主观体验感对学生学习质量产生的影响。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积极构建问题情境来解决上述问题。以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教师应当先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然后,以此为基础,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例如,什么原因让老屋总也倒不了?破旧的老屋在倒下前都遇到了谁等。该方法的优势在于,问题情境能大幅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也能为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提供针对性指引,确保学生能真正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足学好,避免额外布置过重的课后作业,有效减少作业负担[1]。或者,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以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可从多个角度出发,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假如你恰好从小女孩的身边路过,你会怎么做?经过仔细思考,有的学生会主动买下小女孩的火柴,也有的学生想要给小女孩提供帮助等。通过这种方法,既能增强情感体验,又可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二、引用生活情境
生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源头,故教师在组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还应当积极引用不同的生活情境,便于利用生活与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以学习《大自然的声音》为例,尽管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能够知晓该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自然界中声音的美妙和多样性。但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很难从文字中获得真切感受。教师可先从互联网中搜索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风吹树叶翻动、潺潺的河水流动以及公园内不同动物的鸣叫等情境。然后,借助多媒体呈现给学生。待学生观察和欣赏这些内容后,便能对课文中文字描述的内容产生直观地认识。也能避免学生需要在课后投入额外的学习时间,大幅减少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促使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契合“双减”政策的要求。或者,学习《琥珀》时,教师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构建实物演示情境,也就是将琥珀实物展示在课堂上。此时,拥有实物作为主要依据,便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三、创设表演情境
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多为被动式学习。然而,随着新课改持续推进,必须让学生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才能助力学生全面成长。至于创设表演情境时,教师应率先选择具有良好故事性的内容。再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以学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为例,由于该篇课文的故事性较强,人物性格鲜明。可在充分研究课文的基础上,将故事内容转化为剧本的形式。然后,引导学生自由分组并结合喜好,自行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者,在学习《传统节日》时,若采取直接讲解的策略,学生将很难感受我国传统节日产生的深远影响。可先总结课文中涵盖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不同节日习俗的认知,进行现场表演,便于将教学内容充分展现出来,助力更好地认识教材内容。必要时,也可在学生表演过程中加入互动环节,即完成表演后,由其他学生猜出相应的节日,便于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合理减少课后作业时长和总量。
四、融入多元化情境
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参差不齐,教师在运用的情境教学法时,也应当注重结合该方面,积极融入具有多元化特点的情境,确保每位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均能有所收获。以学习《中国美食》为例,可开展构建游戏情境。具体方法为,教师可提前将不同的菜名、烹制方法等书写在多个卡片上。然后,把所有卡片放进纸箱里,由学生每人自行抽取一张,并要求说出相应的名称或烹制方法。也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然后,分发标注不同美食名称和烹饪方法的卡片。最后,要求美食与烹饪方法相互匹配,看谁找得又快又准。这种方法可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也能让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和享受游戏乐趣中,顺利完成识字的学习任务,并能够达到充分掌握的水平。此时,学生无需在课后额外进行练习,有效降低学习压力[2]。或者,在学习《观潮》时,可构建视听情境。比如,可创设听觉情境,即利用音频文件对学生听觉产生的强烈冲击来创设情境。具体方法为,播放“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音频,通过认真倾听,学生能够清晰感受到潮来前平静的江面,潮来时闷雷般的隆隆响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以及潮退后江面又恢复如初。
结论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作为新兴教学方法之一,在改善学习体验和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加大对情境教学法的研究力度。还应当结合学生发展特征,科学完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堂活动等环节,才可构建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并能够合理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助力改善学生学习体验。同时,也能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供良好支撑。
参考文献
[1]聂秋红.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探讨[J].电脑校园,2023(16):282-284.
[2]张亚楠.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读写算,2022,(01):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