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文+职业技能”背景下高职院校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中文教育分析
摘要:本文从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汉语教育需求入手,深入分析了发展机遇与挑战,探讨了高职院校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的实践探索过程,提出了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高职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路径优化建议,中文+职业技能模式是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对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促进民心相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存在的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从顶层设计、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师资培养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路径,为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实践指导。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院校;国际中文教育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汉语教育的现实需求与发展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对具备中文交际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贸易往来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这为职业汉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经贸合作日益紧密的背景下,沿线国家企业对既懂中文又掌握专业技能的本土人才需求持续攀升,职业汉语教育的市场潜力逐步显现。从区域发展角度来看东南亚、中亚、南亚等地区对职业汉语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这些地区与我国地缘相近、经贸往来频繁,在工程建设、设备制造、商贸服务等领域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从行业分布来看,建筑工程、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旅游服务等领域的职业汉语人才需求最为迫切。这些行业是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需要大量既熟悉行业专业知识又具备中文交际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在我国标准、我国技术、我国装备走出去的过程中,掌握相关专业技能的本土职业汉语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人才规格来看,一带一路国家更加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要求职业汉语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这种需求特点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高度契合,为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优势,探索构建中文+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院校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挑战
在实践层面,高职院校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部分院校依托自身优势专业,探索构建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国际中文教育体系,这些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从课程体系建设来看高职院校普遍采用中文+专业技能的双线并行模式。在中文课程方面注重实用性和交际性,围绕职场情境设计教学内容;在专业技能课程方面,突出实践性和操作性,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高职院校注重将语言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一些院校探索了语言+实训的教学模式,在语言教学中融入专业实训内容,通过真实的职业情境促进学生中文应用能力的提升。同时,采用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职院校积极培养双师型国际中文教育教师,这些教师不仅具备中文教学能力,还掌握相关专业技能,能够胜任中文+职业技能的教学任务。
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高职院校注重打造集语言学习与技能实训于一体的教学环境。一些院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专业实训室,引进先进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实践机会。然而,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的衔接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院校存在重语言轻技能或重技能轻语言的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资源也是相对匮乏缺乏适合中文+职业技能教学的专业教材和数字资源。
三、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高职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路径优化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从多个维度优化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路径。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要根据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才需求特点,确定重点合作领域和发展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坚持需求导向,科学设置课程模块。中文课程要突出职业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专业课程要注重实用性,强化职业技能训练。要加强课程整合,实现语言教学与技能培养的有机融合。同时,要重视在线教育平台建设,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教学模式创新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积极推广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互动性。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要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要坚持引培并举,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具有专业背景的中文教师;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现有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要建立教师实践锻炼制度,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国际交流,提高双师素质。
国际合作要走深走实,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职业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要积极参与国际职业教育标准建设,推动学分互认和学历互通,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要注重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作用,促进国际合作深入开展,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不断完善,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定期开展教学评估,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要重视学生反馈,及时调整优化教学方案。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型人才逐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结论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通过深入分析职业汉语教育的现实需求与发展机遇,总结实践探索经验与挑战,提出针对性的路径优化建议,为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有益参考。未来,高职院校应当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丹,刘澍.“中文+职业技能”视域下高职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5(03):15-20.
[2]孙怡.“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发展十年回顾与实践研究——以“柬埔寨学生赴华留学项目”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 2023,(03):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