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园家长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肖彦霖
  
百家媒体号
2024年63期
谷城县幼儿园 441700

摘要:“家园共育,携手成长”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理念。本研究在深入探讨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园家长参与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案例分析,发现家长参与程度参差不齐,存在信息不对称、参与渠道单一及角色定位模糊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加强家园沟通、拓宽参与渠道及明确家长角色的对策,以期促进家园共育的深入发展,共同助力幼儿健康成长。研究结果显示,家园共育模式的优化对于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园共育;家长参与;幼儿教育

引言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家园共育模式逐渐成为幼儿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家园共育强调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承担幼儿教育的责任。在实际操作中,家长参与的程度和效果却参差不齐,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家园共育模式下家长参与的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期为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一、家园共育模式下家长参与现状分析

在家园共育的广阔舞台上,家长们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这些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家长会、亲子活动、家园联系册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园所生活,也加深了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然而,经过深入的问卷调查和细致入微的访谈,我们发现家长们的参与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一些家长热情洋溢地投身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他们不仅积极参与亲子运动会,还在家长会上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他们通过家园联系册详细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与教师共同探讨教育策略,形成了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然而,也有部分家长显得相对冷淡,他们较少参与幼儿园的活动,甚至有时会出现缺席的现象。这部分家长中,有的因为工作繁忙,时间上不允许;有的则对活动内容不感兴趣,认为这些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某幼儿园为例,该园虽然定期举办家长会、亲子运动会等活动,但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却并不高。通过进一步的访谈,我们了解到,部分家长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些活动没有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也没有为他们的家庭教育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这一现状无疑揭示了家园共育在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即如何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如何使活动更加贴近家长的实际需求,从而真正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

二、家园共育模式下家长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家园共育的实践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如同一道无形的壁垒,横亘在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导致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活动安排等重要信息了解不足。具体而言,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源于多种原因。一方面,幼儿园在传达信息时可能存在疏漏或不够及时,使得家长无法及时获取到幼儿园的最新动态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缺乏主动了解的意识,也可能错过了幼儿园发布的相关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不仅影响了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还可能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家长可能因为不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而与教师产生分歧,导致家园共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家园之间的信息沟通,对于促进家园共育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参与渠道单一

在家园共育的实践中,参与渠道的多样性对于家长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现有的家长参与渠道相对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和期望。目前,许多幼儿园主要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传统方式来与家长进行沟通。虽然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传递信息,但它们往往缺乏互动性和针对性,难以满足不同家长的个性化需求。例如,一些家长可能更希望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实时交流,而另一些家长则可能更倾向于参与亲子活动等实践性强的项目。参与渠道的单一化不仅限制了家长的参与度,还可能削弱家长对家园共育的信心和热情。因此,幼儿园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更多的参与渠道,以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和期望,从而进一步提升家园共育的效果和质量。

(三)角色定位模糊问题解析

在家园共育的框架下,家长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家园共育的成效。然而,现实中部分家长对自己在家园共育中的角色定位存在模糊认识,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这些家长可能未能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教育主要是幼儿园的责任,自己只需配合即可。这种观念导致他们在参与家园共育时缺乏积极性,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此外,部分家长对于如何正确参与家园共育也感到困惑,不清楚自己的具体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角色定位的模糊不仅影响了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深度和广度,还可能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明确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角色定位,提升家长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是家园共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提升家园共育模式下家长参与度的对策

(一)加强家园沟通

为了促进家园之间的深度沟通与合作,幼儿园应建立定期的家访和电话访谈机制。家访不仅能让教师更直观地了解幼儿家庭环境,还能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的关怀与重视。电话访谈则能随时传递幼儿在园的情况,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动态。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幼儿园可以实时发布活动预告、教育理念、幼儿作品等内容,让家长即使不在现场也能感受到与幼儿园的紧密联系。这种全方位的沟通方式,不仅能增强家长的参与感,还能促进家园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二)拓宽参与渠道

为了吸引更多家长参与到家园共育中来,幼儿园应根据家长的需求和兴趣设计多样化的参与活动。例如,定期举办教育讲座,邀请专家分享育儿知识和教育理念;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享受阅读的乐趣;组织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动手创作,增进亲子关系。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家长的育儿经验,还能让家长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三)明确家长角色

通过家长会、家长工作坊等形式,幼儿园应向家长传达家园共育的理念和重要性,明确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角色和定位。家长不仅是幼儿成长的陪伴者,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通过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家长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工作。同时,这种明确的角色定位也能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更加珍惜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时光。

结束语

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对于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家园共育模式下家长参与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加强家园沟通、拓宽参与渠道及明确家长角色等对策。幼儿园应继续探索和实践家园共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家长和幼儿的需求,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班亚莉.幼儿园家园共育现状及对策[J].好日子, 2021,000 (001):P.1-1.

[2]翁丽萍.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000(006):P.1-1.

[3]武林林.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教育模式的应用研究[J].启迪与智慧:中, 2020(4):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