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围绕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维度,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章从阅读文本的选择与理解策略、问题导向的阅读引导、情感体验的深度融合、文化视野的拓展四个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阅读理解
引言
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更是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综合发展。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过于注重答题技巧,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体验的丰富性。针对这一问题,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内涵及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强调学生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注重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审美鉴赏与创造”要求学生能够感知文学之美并进行创造性表达;“文化传承与理解”则指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这四个维度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了具体指引。例如,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通过分析鲁迅笔下的景物描写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品味《峨眉山月歌》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结合《江南逢李龟年》探讨历史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其不足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实践中面临多种挑战。首先,阅读教学形式单一,多停留在课本分析和题型训练的层面,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性。其次,阅读教学目标趋于应试化,重点在于标准答案的记忆,而非思维深度的挖掘。此外,教学方法往往缺乏创新,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这种现状不仅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下降,也限制了其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结合核心素养理念,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弥补当前不足。
三、实践策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系统性路径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从文本分析到审美体验,从情感共鸣到文化理解,逐步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链条。以下将从阅读文本选择与分析、多角度问题引导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多样化文本选择与分析策略
在提升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文本选择至关重要。选择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课文,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拓展语言视野。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记叙文的角度分析鲁迅对儿童成长环境的细腻刻画。通过精读文本,教师需设计任务,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分析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如景物描写如何为情感奠定基调。此外,借助情境教学法,可以将课文情景具体化,例如结合多媒体展示“百草园”的场景,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
同时,在古诗教学中,如《峨眉山月歌》,则可采用诵读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律美与意境美。通过反复吟诵,学生不仅能够熟悉文字表层含义,还能进一步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如“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月亮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提升其文化敏感性。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得到培养,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也逐步提升。
(二)多角度问题引导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问题不仅要涵盖文本的基本内容,还需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逻辑推理。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故事中的皇帝为何会轻信骗子的谎言?从故事情节发展来看,哪些人物行为促成了这一结局?通过这类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并思考社会现象与人性弱点的联系,从而培养其思维能力。
此外,结合文化背景与语境,问题设计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化文化理解。以《江南逢李龟年》为例,教师可提出“诗人对李龟年的赞美背后,是否还隐藏了对现实的感慨?”等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想法、碰撞思维。
(三)情感体验的深度融合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更是触动学生情感、激发内在体验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浪漫想象,引发其对现实与理想关系的思考。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闭眼聆听配乐朗诵,结合诗句的意象,如“街灯像一颗颗明亮的珍珠”,启发他们从视觉、听觉等多感官角度进行联想。
随后,设计任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带来的情感体验,比如通过绘画或创作短诗重构诗中的意境。此时,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启发性问题:“如果你生活在诗歌的世界里,你希望成为街市上的哪一部分?为什么?”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帮助其理解诗歌背后的思想内涵。
(四)文化视野的拓展策略
语文阅读的终极目标之一是提升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感。以《皇帝的新装》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跨文化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背景对故事内涵的影响。例如,将《皇帝的新装》与中国传统寓言故事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探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对“真相与谎言”主题的不同诠释。通过分析,学生能够发现同一主题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表现形式,并进一步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社会热点话题作为切入点,将阅读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例如,在学习《江南逢李龟年》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当代音乐的传承问题,讨论“传统艺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延续和创新”等话题。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诗歌中的文化内涵产生共鸣,还能启发其思考当代文化的发展与责任意识。
总结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关注语言文字的理解,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这种策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还能帮助其形成批判性思维、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对文化的深刻认同,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子安. 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教育研究, 2024 (1):25-29.
[2]王文博.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2):45-49.
[3]陈晓东.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讨[J]. 当代教育, 2024(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