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一课一得”理念下小学语文“一案三环”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本文深入探究“一课一得”理念下小学语文“一案三环”(揭示目标—课堂活动—检测评价)教学模式。阐述其内涵与意义,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实施策略,通过案例展示成效,旨在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课一得;一案三环;教学模式
一、引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一课一得”的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案三环”教学模式,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助学案和三个相互衔接的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本研究将深入探讨这一模式的实践应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一课一得”与“一案三环”的内涵
(一)“一课一得”理念
“一课一得”即在每节语文课聚焦一个核心知识或一种能力,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深入理解与掌握。它反对教学内容繁杂,强调目标精准。如在阅读课中,或专注于人物描写方法的学习,或着重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避免知识泛而不精。
(二)“一案三环”教学模式
“一案”即助学案,是融合教师教学思路与学生学习过程的综合性方案,涵盖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学习方法及评价方式等,为教学活动提供清晰框架。“三环”具体如下:
揭示目标:课始清晰呈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与预期成果。目标应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以具体、可操作、可测量的方式表述,如“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生字词,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学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
课堂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此环节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检测评价:通过课堂练习、提问、作业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表现,为教学调整与学生改进提供依据。
三、“一课一得”理念下“一案三环”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一得”明确目标,避免教学内容冗余。“一案三环”规范教学流程,使教学各环节紧密衔接,学生在清晰指引下高效学习。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中,聚焦“通过关键词句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学习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的目标,借助助学案开展阅读、分析、写作等课堂活动,学生能快速掌握重点,提升学习效率。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助学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路径,揭示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课堂活动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思考、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依据助学案自主查阅资料、理解诗意,小组讨论体会情感,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
(三)优化教学评价
“一案三环”中的检测评价贯穿教学始终,实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薄弱环节强化指导;学生也能从中了解自身学习状况,明确改进方向,促进教学相长。
四、“一课一得”理念下小学语文“一案三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一)精心设计助学案
目标精准定位: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确定教学目标。目标应具体、细化,如在《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中,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正确朗读并背诵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便于教学实施与评价。
内容合理编排:按照教学目标与“三环”结构组织教学内容。揭示目标部分简洁明了呈现目标;课堂活动部分围绕目标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活动,如阅读教学可安排初读感知、精读品味、拓展延伸等环节;检测评价部分设计针对性练习,涵盖知识理解与应用。
学法指导明确:在助学案中融入学习方法指导,如预习方法、阅读技巧、写作思路等。如指导学生预习时圈画生字词、标注疑问点,阅读时抓关键词句理解内容,写作前列提纲梳理结构,助力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二)有效实施三环教学
清晰揭示目标:课始用简洁的语言或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可结合实例说明目标达成后的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如在《桂林山水》的教学中,展示目标后,呈现优秀写景习作的片段,让学生明白学习后能像作者一样将景物描写得细致而生动。
丰富课堂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活动方式。如在《落花生》的教学中,组织小组讨论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开展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对话,激发学生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启发,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科学检测评价:课堂检测形式多样,如提问、填空、选择、小作文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注重过程性,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思维表现、合作能力等,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如小组活动后,学生互评参与度与贡献,教师总结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强化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师反思:课后教师从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方法效果、学生参与度等方面及时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如教学环节衔接不畅、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困难等,思考改进措施,为后续教学积累经验。
学生反馈: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交流、问卷调查等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与困难,根据学生的意见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一课一得”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一案三环”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助学案和三个相互衔接的教学环节——精准的目标设定、丰富的课堂活动和科学的评价反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兴趣。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研究样本相对有限,未来可以扩大研究范围,以验证模式的普适性。其次,对于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的应用效果还需进一步探讨。未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如何根据不同学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调整和优化“一案三环”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明华.《“一课一得”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研究, 2022.
[2]李静怡, 王伟强. 《小学语文“一案三环”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语文教学通讯, 2023.
[3]陈学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基于‘一课一得’的小学语文‘一案三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40203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