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经典文学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挖掘与教学策略

周丽
  
百家媒体号
2024年68期
吉林省白山市第十六中学 134300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典文学作品不仅是语言学习的载体,更是文化传承、情感培养和思维启迪的重要资源。七年级上册精选了一系列经典文学作品,旨在通过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将从价值挖掘、教学策略及实施案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经典文学作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经典文学;教学策略;文化传承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经典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如何在新教材背景下,充分挖掘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价值,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价值挖掘

经典文学作品,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与文化传承的纽带,其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始终熠熠生辉。它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引领读者穿梭于历史的长河,感受不同时代的风貌与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典文学作品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不仅能够让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亲身体验历史的厚重,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力。

以七年级上册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鲁迅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童趣与回忆的世界。在这篇文章中,百草园成为了孩子们自由嬉戏、探索自然的乐园,而三味书屋则代表了严谨求学、规范生活的起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细节与情感。从百草园中的奇妙植物、神秘传说,到三味书屋中的严厉师训、同窗情谊,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鲁迅先生的深情回忆与感慨。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场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变化与主题思想。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与文本中的情节产生共鸣,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共鸣与人文关怀。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丰富的知识,更能够在心灵上得到滋养与成长。他们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无论是欢乐还是忧伤,都是值得珍藏的记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学会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进行理性分析与判断。

二、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

针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多元化和个性化显得尤为重要。经典文学作品因其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应灵活运用多种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诵读是经典文学作品教学的基础环节。通过诵读,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讨论则是一种促进学生间思想碰撞和观点交流的有效方式。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学生可以就作品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角色扮演则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亲身体验文本中的人物和情节,增强对作品的代入感和理解深度。现代技术手段的融入也为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展示可以直观地呈现作品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作品。在线互动平台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空间,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创作成果,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互动和交流。

在教授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现代技术手段,打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视频和音频,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创设一个春天的氛围。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海之中,感受着春风的拂面和鸟儿的欢唱。接着,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去诠释作者笔下的春天美景。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节奏和情感。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想象。学生们可以围绕春天的色彩、气味、声音等方面展开讨论,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最后,进行创作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笔触描绘春天,可以是诗歌、散文、绘画等形式。这样的创作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经典文学作品教学的实施效果与反思

通过实施上述教学策略,学生们在经典文学作品《纪念白求恩》的学习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阅读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对文本的理解也更为深入。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论点,还深刻理解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学生们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他们被白求恩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学会了如何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去对待他人,如何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思维方式上,学生们也学会了如何更加理性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了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教授《纪念白求恩》这篇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如何平衡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要关注文本的历史背景、作者意图等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理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教师需要尊重并理解这些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思考;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则需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最后,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经典文学作品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通过深入挖掘其教学价值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它们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旭.审美视角下统编本初中语文文学文本教学调查报告[D].湖南大学,2022.

[2]邓文莉.初中语文文本细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 2021(6):41-42.

[3]姜姗宏.试析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外交流, 201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